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建议循环经济发展
2022年全国两会,绿色发展仍然是关注热点。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建议,强化国家级再循环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低碳”的循环经济面临一系列难题
中国已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这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材料和产品的循环利用,从而节约能源,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
“十三五”期间,发展循环经济对中国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超过25%。“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发展循环经济对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预计将达到30%。发展循环经济为未来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支撑。以铝行业为例,制备单位再生铝的碳排放量较原生铝可减少96%。
周云杰认为,目前中国循环经济行业还面临着数字化水平低、再生材料利用率低、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因为当前行业内的“回收、处理、再利用”全链条数字化体系尚未打通,各环节之间存在信息断点,无法实现全行业的数据共享、综合监管。
“同时,在回收、拆解、再利用各环节也存在大量难题。”周云杰说,在回收端,回收企业无法向个人取得回收进项发票,进项成本仍难以确认,虽已出台增值税减税政策,但企业所得税还未出台具体政策;在拆解端,拆解企业经营压力较大,需依靠国家补贴,但国家基金补贴名录申请难;在再利用端,中国缺少再生材料的使用标准,再生材料利用率低且易造成二次污染。这些难题严重阻碍了循环经济行业的发展。
打造回收体系和拆解“灯塔工厂”
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涉及渠道、模式、资金、管理等诸多方面,周云杰透露,海尔以先易后难、先简后繁为原则,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索。
首先,利用海尔的渠道,建立全流程可视、可溯的线上线下融合回收体系。海尔的回收网络已整合了3.2万家线下门店、10万余名服务人员、100余个物流配送中心,覆盖全国2800多个县市,形成了涵盖回收、运输、分拣等环节的完整体系。同时,海尔还利用标识解析技术,给每一台机器都对应唯一一个旧机码,保障废旧家电得到安全、高效、合规的处理。
其次,打造拆解行业的“灯塔工厂”,形成拆解规范和标准。海尔在青岛莱西投资5亿元,通过创立“碳中和”绿色工厂、智能核查体系等,打造中国拆解行业的“灯塔工厂”。海尔拆解工厂2021年5月开工,目前正在快速推进建设,预计2022年7月一期项目正式投产,投产后每年可拆解200万台废旧家电、改性造粒3万吨。
海尔的拆解工厂还将利用其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等优势,为其他拆解企业及工厂赋能。后续,海尔拆解工厂将持续拓展,由废旧家电拆解利用,扩展到部件再制造、报废汽车、贵金属提炼等再生资源范围,促进再生资源加工利用行业的规模化、规范化、清洁化发展。
搭建国家再循环产业的大数据平台
据了解,海尔接下来将向再利用环节延伸,向再循环平台拓展。一是推动材料全生命周期管理。海尔联合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资源方构建开放生态圈,共同围绕碳检测、贵金属回收和深加工、材料分析技术等打造再循环材料研究院、再循环材料国家级实验室等,为国家、行业节约资源,推动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
二是搭建再循环大数据平台。海尔正与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等生态方携手,建设一个国家级的再循环产业大数据平台,破解信息不透明、发展不规范、市场杂乱等行业痛点,让全行业的回收企业、拆解企业、再生料研发企业上平台、用平台,构建一个智能、高效、可追溯、线上线下融合的回收、拆解和再利用体系,推动行业共创共赢。
周云杰认为,强化国家级再循环产业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以电器电子拆解补贴基金智能核补为切入点,向全行业拓展,对国家、行业、企业都有重大价值。对于国家,有助于促进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对于行业,打通全流程数据,实现供需双方无缝对接,加快形成更规范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格局。对于企业,有助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国家级再循环产业大数据平台通过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可实现核补由抽样审计到全量审计、由线下核补到线上核补、由主体信用到区块链信用的转型,改善审核流程,提升审核效率,使拆解基金补贴审核过程实现高效率、高规范、低成本,降低拆解厂自查成本和国家核查成本。该平台还能在金融、研发、大数据追溯等方面为企业赋能。
本文标签属性:
海尔:海尔空调售后维修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