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主要流行毒株起源流行的简单介绍(南方北方毒株一样吗)

大家好,今天小品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流行株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流行株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HIV主要流行毒株起源流行的简单介绍(南方北方毒株一样吗)

文章目录:

  1. HIV主要流行毒株起源流行的简单介绍
  2. 南方北方毒株一样吗
  3. 新冠株型有几种

一、HIV主要流行毒株起源流行的简单介绍

人类感染的HIV病毒源自于灵长类动物的跨物种传播,在自然界中经历了持续的跨种系传播。

具体而言,HIV-1 M和N组病毒起源于喀麦隆黑猩猩,O组可能起源于喀麦隆大猩猩,而P组则起源于喀麦隆大猩猩。这些事件不仅揭示了病毒的源头,也表明了人类与不同动物物种及其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的频繁性,这些互动增加了病毒溢出的风险。

人类与野生动物的互动,包括宰杀食用,市场交易以及作为食物、医疗、文化、纪念品、宠物等用途,极大促进了人与动物的接触,从而增加了病毒的传播途径。在许多国家,除了食物来源外,野生动物市场还用于医疗、文化、习俗,甚至作为纪念品、宠物等,这些市场活动极大地加剧了病毒溢出的可能性。

HIV-1病毒亚型和重组分类研究揭示了病毒的多样性,M组、HIV-2等病毒亚型的存在表明了病毒的复杂性和演变过程。病毒起源研究对理解新发疾病的风险和未来人类感染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HIV病毒的流行毒株主要为B亚型,但其构成比例已显著下降。病毒的持续进化和重组特性对艾滋病的防治构成了挑战,尤其是CRF55_01B等新型重组病毒的出现,成为优势流行病毒株。

中国HIV-1毒株特点表现为持续的进化,超级感染现象的显现,以及优势重组株的广泛传播。主要流行株包括CRF01_AE、CRF07_BC、CRF08_BC、B/B'等。

联合国目标是在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定义为艾滋病对公共卫生的威胁减少90%,即新发感染和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与2010年基线相比显著减少。这标志着全球艾滋病防控的长远目标和努力方向。

二、南方北方毒株一样吗

南方北方两种毒株没有明显差异。

南方流行毒株为BA.5.2;北方流行毒株BF.7(BA.5.2.1.7的简称),是在BA.5.2基础上的突变株。总体来看两种毒株没有明显差异。

什么地方毒株比较弱,什么地方比较强,没有科学根据,只是从个例里发现有这样的情况。

生活中注意事项:

1、保持手卫生,要用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2、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所和人多集中地方。

3、良好安全饮食习惯,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做饭时彻底煮熟肉类和蛋类。

4、尽量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钟南山院士回应新冠病毒“北强南弱”:南北病毒无明显差异

三、新冠株型有几种

新冠株型有5种,分别是:阿尔法(Alpha)变异株、贝塔(Beta)变异株、伽玛(Gamma)变异株、德尔塔(Delta)变异株、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

1、阿尔法(Alpha)变异株:首次发现于2020年9月的英国,其特点是感染时间比前代更加持久,传散度更广,为2021年上半年主流变异毒株。

2、贝塔(Beta)变异株:首次发现于2020年12月的南非,该毒株杀伤力强,传播速度快,具有降低抗体中和能力,使得疫苗的保护力大大减弱。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肝肾功能损伤等,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3、伽玛(Gamma)变异株:首次发现于2021年1月的巴西,该毒株传播速度快,杀伤能力强,药物抗性高,感染该毒株后,患者二次感染的风险明显增加。

4、德尔塔(Delta)变异株:首次发现于2021年3月的英国,该毒株传播力强、感染潜伏期短、致病性强、发病进程快。

其主要变异点被认为可以逃避人体免疫攻击,同时也会让疫苗保护力下降,病毒传播能力增加,其感染传播力比原病株高100%—220%,并对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产生抗性,该特性使得德尔塔变异株在2021年7月后成为第一强势病毒株。

5、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首次发现于2021年11月的博茨瓦纳,截至2022年1月份,奥密克戎的全球占比已经超过了全球的70%,传染能力可以是德尔塔变体无法企及的新高度,已取代德尔塔变异株成为主要流行株。

奥密克戎感染人类支气管的速度达到了德尔塔的70倍,逃逸能力也远超贝塔,据有关研究估计,奥密克戎的传染性可能比原始毒株高500%,是迄今为止发现突变最多的新冠病毒变异株。

到此,以上就是小品对于流行株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流行株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上一篇:立春躲春的正确方式(2025立春躲春的正确方式)
下一篇:已是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