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评论:大学生上课到底该不该“起立问好”?

“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上课铃响后,随着任课教师走进课堂,学生在班干部的组织下向老师集体问好,这幅上学时的画面,烙在每个人的脑海里。

上课前起立向老师问好,一般发生在中小学课堂。那么大学生呢?据报道,今年节后开学,多所高校发出严格课堂教学规范的相关通知,要求学生上课先起立、师生相互问好。有高校要求任课教师课前务必要求学生起立,调整学生状态后开始上课;还有高校制定“课堂教学礼仪规范”,提出老师发出“上课”口令、值日生或学习委员发出“起立”口令等细节要求。

课堂教学需要礼仪规范,这不仅是尊师重教的体现,还是保证课堂秩序的方式。对于自制力偏弱、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中小学生来说,上课前向老师问好,既表达了对老师的尊重,也能让他们集中注意力,进入有效的学习状态。

不过,在大学生的实际体验里,“起立问好”的仪式场面好像并不多见。通常上课铃响以后,任课老师就会直接开始授课。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课堂教学规范中,也并不包括要求学生起立问好的相关规定。

作为成年人,大学生理应培养更强的自制力,不必像中小学生一样只有通过口头提醒,才能意识到自己应当进入学习状态。大学生表达对老师的尊重,也不再局限于口头的“老师好”,而是通过对老师学识的认可、师风的敬仰来体现。因此,衡量一所高校尊师重教的氛围,并不能简单地看是否设置了仪式性的规定。

是否要求学生上课前“起立问好”,各大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自主权设置相应规范。需要注意的是,类似礼仪规范在出台前,有必要充分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特别是对教师来说,接受学生问好应当是自然的,没有心理负担的。有高校规定“教师课前务必要求学生起立”,难免引发人们对于“增加教师工作负担”的担忧。

中青评论:大学生上课到底该不该“起立问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对于师生关系、课堂氛围有他们自己的态度和主张。高校在探索课堂教学规范的礼仪性规定时,也不妨多问问学生“怎样的方式更妥帖”。如果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上课先问好”能够表达自己内心对教师的敬意,出台类似规定自然并无不可。如果学生认为其他方式更能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学校也应从善如流。

笔者当年读大学时,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某学期排到早上8点的课,因为担心学生为了赶着上课而来不及吃早饭,这位教师就多次表示,学生可以边吃东西边听课——只要不妨碍旁边其他同学就行。这种对课堂教学的宽松态度,非但不影响教学秩序,还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

翻译家何兆武在回忆录《上学记》中,记录当时的西南联大“没有点名,没有排队唱歌”“早起晚睡没人管,不上课没人管,甚至人不见了也没有人过问”。这种极其宽松的学习体验,固然有抗战时期的特殊历史背景,未必适用于当下,但在不少亲历者看来,正是这种宽松、自由的精神,才让西南联大培养出一批如星辰般璀璨的大师。

有“宽”才能有“严”,课堂教学规范不必拘泥于表面的形式。在高等教育中,教师权威更多来自其专业能力、职业道德、人格魅力等,比如深入浅出地实施教学,认真解答学生提问,严格公正地批改作业、试卷。那些受人敬仰的“大先生”,往往以其出众的科研能力、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让学生产生由衷的尊重。


本文标签属性:

大学:大学搜题酱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时间

历史:历史朝代

上一篇:记忆是指什么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应(大脑的记忆规则是什么?有哪些科学的记忆方法?)
下一篇:大学生探索新“穷游”模式,车票不到1000块畅游中国沿海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