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苦,不是吃不吃,而是怎么吃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微博:

学习的苦,不是吃不吃,而是怎么吃

有人问: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有人答:大概是因为懒。学习的苦需要主动去吃,生活的苦……你躺不动它就来了……

有人评:无法反驳。

确实无法反驳。学习是苦的,这是个不言自明的事实。学习,尤其是想掌握一些高级技能,就需要刻意练习,而刻意练习并不好玩。刻意练习要求重复训练,重复的东西不好玩。我们看小说、电影、电视剧,最不喜欢剧情重复。刻意练习时,你一直在遭遇挫折、在犯错误;你要不停地重复这个过程,直到真正学会为止。这是个艰难的过程。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写到:从来没有任何一位先贤说应该寓教于乐。教育哲学家从来都认为获得知识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学习是要付出代价的,耐力和汗水不可少。

学习苦,因为没有好好学习后悔的人,也很多。一个例子是我哥,他好像是初一下学期就不想上学了。他怕爸爸,不敢给爸爸说,就偷偷地告诉妈妈,说宁愿去捡大粪也不上学了。后来就真的不上学了,不上学也不能闲着。他去过窑厂拉砖坯子,在工厂上过班,当过建筑工人,再后来去煤矿当了工人,干的基本都是体力活。他在煤矿上了几年班后,一次他的领导问他能干电工不,这并不需要多高级的技术。那时,他想起了上学,说哪怕上完高中,也不至于一直干苦力。

生活就是这样,不到南墙不回头。道理从来都不是学来了,是南墙教的

学习苦,需要投入耐力和汗水。不学习又得多吃生活的苦。因此,我们要讨论的,不是要不要吃学习的苦,而是怎么吃,有没有没办法,让学习不那么苦?

别说,想什么来什么,我在万维钢老师的课程里,听到了一些让学习不那么苦的方法。

先说结论,万老师介绍了三种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习的苦,这三个方法是:间隔休息、交叉练习和刻意游戏。这些方法能让你有“和谐激情”,感受到做正确的事本身的乐趣。

先介绍一个概念,“和谐激情和强迫激情”。心理学把激情分成两类,一种叫“和谐激情”,意思是你做的这个事是你愿意做的,你从这个事本身获得乐趣;另一种叫“强迫激情”,意思是这个事虽然你也很上心,但是你在意的不是这个事本身,而是这个事带来的结果。比如一个孩子全情投入打游戏就是和谐激情。一个老大爷为了给儿子娶媳妇每天早上四点起床包包子,虽然干得也很起劲,但那是强迫激情,他爱的是儿子不是包子。

为了讲清楚这三个方法,万老师举了个例子。依芙琳·葛兰妮是全世界第一位开巡演的打击乐演奏家,她每年有一百场音乐会,拿过三次格莱美奖……但是,她是一个几乎没有听力的人,她通过身体各个部位感受的震动分辨音乐。依芙琳是怎么训练的呢?

依芙琳曾经是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学生。音乐必须练习,依芙琳也热爱练习,她每天都专门练两三个小时。但是她发现别的同学练的时间都更长。于是依芙琳也给自己加练。她提早一小时起床,晚上睡得也更晚。但是这样练了一段时间,她发现好像不太对。

音乐这个东西不是在工地搬砖,光走量不行,还需要美感。本来依芙琳在练习中会追求一种俏皮的节奏,充满创造力,所以她不断进步。但是加练以后,依芙琳发现那个俏皮感和创造性消失了,训练成了体力活儿。

为了保持练习的“和谐激情”,依芙琳就缩短了练习时间,她单次练习很少超过二十分钟。如果感觉自己注意力不能集中了,感受不到那么高的兴趣了,就停止练习。这就是间隔休息

但是没有量也不行。刻意练习需要保证量,神经网络毕竟是肉长的,需要大量的训练累积。可是人做重复的事情又必然会感到没意思,那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保证训练量,又能好玩呢?

一个策略是交叉训练。依芙琳搞打击乐的好处是她有很多种乐器。她这个练一会儿,感到无聊了,可以换个乐器继续练,这样她更能保持和谐激情。

交叉练习,要求这几个项目应该是平等的。如果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这种练法只会让你更不喜欢不喜欢的项目。你会只想赶紧把不喜欢的事儿做完,好去做喜欢的事儿。

比如打篮球。既然选择做篮球运动员,你肯定很喜欢投篮,但要打好篮球不能只练投篮,还需要短跑、伸展运动、运球之类的基本功练习,你必须提高身体速度和灵活性,才能在比赛中打出对抗来。但你不喜欢练那些。如果教练把这些练习项目简单地交叉安排,运动员就只在练投篮的时候有和谐激情,就更不愿意练基本功了。

那怎么办呢,你可以把学变成玩,这就是“刻意游戏”。让你独自一人来回跑步,你会觉得很无聊;但如果让你跟几个人玩一个需要不断跑步的小游戏,你会觉得很有意思。你的训练量还是这么多,但你很愉快,而且更投入。“刻意游戏”就是把枯燥的训练变成游戏。

有位篮球教练布兰登·佩恩,他当初打职业篮球不成就是因为自己不爱做身体训练,所以当上教练后,就专门下功夫研究怎么让身体训练变得有意思。佩恩发明了一个这样的游戏,叫“21分”。你要在一分钟之内使用三分球、跳投和上篮的方式取得21分,要求每次投篮之后必须冲刺跑到场地中央再跑回来。这样投篮也练了短跑也练了,而且投篮时气喘呼呼的状态还模拟了比赛中的疲劳感。

这就叫刻意游戏。刻意游戏不是把任务“游戏化”。游戏化是一种激励手段,是你做个任务就给你多少积分,本质上仍然是外部驱动。刻意游戏是让你从做这件事本身获得乐趣,提供的是和谐激情。

万老师说,这让他想起中国队唯一打进世界杯的那次,主教练米卢也总爱带着球员做游戏。有人说米卢的游戏花样特别多,训练感觉很轻松。当时我们以为那是为了给球员放松,现在想来,那不只是游戏,那就是最正宗的训练。

这就是:你不能指望用意志力坚持枯燥的训练。最能遵守纪律的人是最不需要消耗意志力的,他本来就想要那么做。长期的强迫式训练不但会让人“力竭”,而且会让人“倦怠”。力竭是身体上的疲惫,倦怠是精神上的无聊感。没有一个孩子喜欢每天坐在那里给你弹四个小时钢琴,人需要新鲜的刺激,需要快乐的情绪。

据说有个小女孩,拉小提琴拉到倦怠了,她妈妈找到依芙琳,说能不能给激励一下。依芙琳没给她“上价值”,说什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之类。相反,依芙琳说你能不能倒着拉曲子?你能不能把那个电视剧的配乐加到这首曲子里?你能不能给加一点小动物的声音?

那个女孩立即就再次爱上了拉琴。

以上就是“间隔休息、交叉练习和刻意游戏”,三个让学习不那么苦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启发。


本文标签属性:

音乐:音乐在线

短跑:短跑璀璨人生

体育:体育直播

美好:美好生活

小游戏:小游戏中心

上一篇:峨眉山惊现巨型日晕(峨眉山发生惊人一幕)
下一篇:争做学习的排头兵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