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姚雨欣 海峡教育报记者 李晨曦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做文公菜。先在肉泥中加入米粉、香椒粉,揉成肉丸,再取白扁豆放入碗底……”在武夷山市实验幼儿园,记者看到老师正在教孩子制作文公菜。
文公菜相传为朱熹所创,如今是武夷山一带人家在学生赶考前的常备,以祈愿考生才思敏捷、一举上榜。
“我们幼儿园把朱子文化融入家校协同教育中,创设了半亩食府特色活动。”武夷山市实验幼儿园副园长彭晓慧告诉记者,幼儿通过制作文公菜、孝母饼、莲子汤,感受朱子文化中“勤俭乃持家之本”的家训和“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的待客之道,学习了朱熹的“孝亲文化”,了解母慈子孝的道德规范,并传承这份可贵的孝道精神。
武夷山市实验幼儿园还在幼儿建构游戏中融入朱子文化,利用大型积木等建构材料搭建五夫镇的万亩荷塘、兴贤书院等历史遗迹,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探寻朱子足迹,领悟朱子文化魅力。
杨銮表示,除家校协同外,南平市教育局还强化大中小幼的校际协作,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规律要求,组织开展“朱子文化”主题的集体备课、系列教学或校际交流活动12次,促进大中小幼朱子文化一体化建设系统化、有序化、规范化。
朱熹在闽北“琴书五十载”,为其留下了“朱子故里”“理学胜地”等美誉。南平是朱子文化传承发展核心区,也是福建省朱子文物遗存最集中的区域,可谓“县县有朱子、处处有遗存”。
厚植文化沃土,南平市教育局积极拓展校外教育空间,通过南平市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五夫朱子文化园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考亭书院、云根书院等,打造5门朱子文化综合实践课程,规划7条朱子文化研学旅行路线,推进朱子文化综合实践课程的落实和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实现校社协同育人。
“同学们,割水稻时,镰刀要斜着向下,这样可以避免割伤自己……”日前,武夷山市朱子学校组织学生和家长参加“朱子课堂活跃在田间地头”亲子活动。在五夫镇朱子雕像旁的稻田里,孩子们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躬身弯腰,左手握稻穗,右手挥镰刀,感受劳动的辛苦和丰收的喜悦。
程茜滢同学抱着沉甸甸的稻穗,迫不及待到田边打稻谷。“原来朱子爷爷是这样一位可爱可亲的闽北人!我通过参加今天的劳动,理解了《朱子社仓》等故事,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粮食真的来之不易。”别具特色的劳动体验,拉近了程茜滢与“朱子爷爷”的距离。
丰收过后,孩子们还在朱子雕像旁为家长讲述流传千年的朱子故事,并来到厨房淘米洗葱,在家长的帮助下做“葱汤麦饭”。
“孩子们讲述的朱子故事生动有趣,让人印象深刻,我希望这些家风家训可以一直传承下去。”程茜滢的妈妈表示,田间地头的这一课也让她受益匪浅,她会以身作则带领孩子一起践行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美德。
“节俭是朱子一直倡导的治家根本之一,新时代青少年要继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抒写朱子文化的时代新篇。”林巧说,学校将朱子文化和家庭教育、劳动教育相结合,希望以此引领广大师生和家长们学习朱子文化中的节俭恤民之道,提高同学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意识。
2023年以来,南平市教育局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组织开展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朱子文化体验、主题教育实践或志愿者服务489次,通过家长言传身教形成的良好家风,营造弘扬朱子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围,朱子文化日渐浸润人心。
一系列推动朱子文化进校园的生动实践在南平各校落地,激活朱子文化用起来、活起来、新起来的一池春水,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中赋能教育,形成良性循环。
“强化‘朱子文化进校园’的校家社协同,是我们让朱子文化浸润实效的举措之一。2023年,朱子文化进校园在全市各类学校全面铺开的目标已基本完成。”杨銮介绍,下一步,南平将持续推进朱子文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富有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尽快实现2025年在全市培育12所朱子文化传承示范校的目标。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编辑:黄硕思
审核:郑武平 林密
本文标签属性:
文化:文化自信
美好:美好生活
南宋:南宋沉船南海一号还是南澳一号
福建: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官网
幼儿园:幼儿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