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点头条说#
墨西哥才刚刚公布了外星人尸体,国内多地在9月13日夜间又拍到了“UFO”。
从华北到华中再到华东,北方广大区域内的人们,在晚上8点到9点之间,都发现了西北天空上有两团强光束。
根据各地网友拍摄到的照片和视频来看,较早看到的是两束强光;晚一些的时候强光散开,变成了两个巨大的光团;再后来光团逐渐融为一体,天空形成一大片明亮的光云,在夜晚十分的亮眼。
这两团神秘的光束,当夜成功登上了热搜第一,引发了网友关于外星人、外星文明的讨论,但一些军事爱好者倾向于相信这是人造飞行器产生的尾迹云。
这种判断有什么依据?又是什么飞行器能同时造成两团光晕运动呢?
尾迹云
首先人们排除了火箭,因为近期国内没有火箭公开发射的信息。如此一来,仅剩的推测选项就只有导弹了。
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看到过飞机飞行过程中留下的尾迹云,这是发动机在高速运转的时候,尾流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火箭或者远程导弹在飞行的过程中,也能形成这样的效果。
某次火箭发射形成的特殊尾迹云
其形成的原因和飞机相同,而且还有独特的地方。火箭或者导弹飞行,如果是液体燃料,大量水蒸气凝结成云。若是固体燃料,发动机会喷出一定量的固体颗粒,经阳光照射,在空中就更明显。
有意思的是,由于火箭和导弹的飞行高度达到了平流层以上,其形成的尾迹云白天观测不到。傍晚或者黎明时分,由于太阳在地平线以下,相对较低的空域亮度暗,而高空区域还有太阳光,天空和地面亮度对比强烈,尾迹云就能显现出来。
而且还能被大范围远距离的看到。飞行器在穿越大气层、平流层、中间层、以及对流层时,由于风向复杂,尾迹云会呈现出别样的视觉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9月6日凌晨,美国军方刚试射了一枚“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部分网友将两件事联想在了一起,更进一步推测国内是在进行中段反导试验。而之所以能看到两个光束,可能是因为首次发射了“双弹”。
什么是中段反导
“反导”就是大众理解的导弹拦截,“中段”则是弹道导弹在飞行过程中,所处区域位置的一个概念。中段反导,又称为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
简单来说就是,假如敌方发射了一枚洲际导弹,己方的导弹防御系统,进行了全过程的探测和跟踪。在此期间,当敌方的导弹飞行到某一特定区域后,己方发射拦截器将其拦截并摧毁。
这个拦截器,也可以理解为是导弹,直白一点说,就是与敌方的导弹迎头相撞,让其在没有到达目标前爆炸摧毁。那所谓的“中段”又是什么意思呢?
洲际弹道导弹在飞行的过程中,常常被区分为三个阶段:初段、中段以及末段。
简单理解就是,导弹发射后向上飞行,在没有飞出大气层之前,这被定义为初段;飞出大气层后,导弹向着目标与地球平行飞行,这被定义为中段;当导弹接近目标,便会进入大气层向下飞行,这被定义为末端。
上述定义只是为了方便理解而简单区分的,从导弹技术的角度来看,导弹在飞行过程中有没有出大气层,高度如何变化,往往是不固定的。
那么,另一个问题就出现了,为什么要在中段进行拦截?
理想状态下,如果一个国家技术过硬,敌方导弹刚发射,处于初段飞行状态就将其拦截下来,那说明该国几乎“天下无敌”。
但在现实世界中,这种拦截技术基本做不到。因为,假如敌方是固定位置发射导弹,即便几方监测到了导弹发射的时间,但己方发射的拦截器,在时间上一定比敌方的导弹滞后,要追上正在向上爬升的敌方导弹,难度超乎想象。
更何况,大量的导弹是机动发射的,这样一来,己方的监测系统就难以精确位置和时间,要想把导弹拦截在初段自然就更难了。
初段是难以拦截,末段则是拦截时间严重滞后。当导弹进入末端飞行时,己方的监测系统肯定能发现它,那么末端拦截相对于初段就比较容易。
但是,战时状态下的远程导弹都携带核弹,即便在末端拦截成功,大概率还是会对己方的控制区域造成核污染。
所以,正是由于初段拦截难度大,末端拦截滞后,各个大国才会在中段区域进行拦截技术上的研究。
从时间上来看,导弹在飞行的过程中,80%的时间都是中段飞行,这就给拦截留下了足够多的时间。而且中段飞行,导弹的运行轨迹相对稳定,拦截难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但这里的难度降低是相对的,不要说别的国家根本没有这样的技术,就连美国多年来的研究也是步履维艰。
我国中段反导技术
面对面的情况下,人们会觉得一枚洲际导弹很大。可一旦导弹进入高空飞行,和整个地球比起来,它就小的不能再小了。中段反导技术,就好比在一片操场上,寻找一只被做了标记的蚂蚁。所以,目前世界上拥有中段反导技术的国家,一个巴掌数的过来。
最大的难点在于发现目标,还要在导弹高速运行的情况下将其拦截摧毁。弹道导弹的飞行速度可以达到20马赫,尤其是在进入中段以后,弹头和整个导弹弹体分离。这样一来,可监测的雷达反射面积就更小了。
何况,现代各大国的导弹又有一定的隐形技术,雷达的反射面积就更小,甚至连0.1平方米都不到。
还有一点大众想象不到,通常人们会觉得,只要瞄准敌方导弹,与其迎头相撞即可。可实际上,敌方的导弹弹头或许非常坚固。
因为,弹道导弹是飞跃大气层运行的,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弹头如果不坚固,摩擦形成的高温就会让其自爆。所以各大国的弹头材料都很特殊也很坚固,相应的如果要想成功拦截,在碰撞的过程中,拦截器也得有足够大的动力,才能将敌方导弹引爆。
在这种情况下,既要发现目标,还要在目标高速运行的情况下将其精准拦截,考验的是雷达、精确制导、惯性等方面的综合技术。
根据美国导弹防御局公开的数据显示,1999年到2019年,20年的时间美国曾进行过二十多次的中段反导试验,然而成功率也只有50%左右。
导弹技术专家郭衍莹表示,美国在试验的时候并没有模拟真实的作战环境,而且试验中用的靶弹,也不是多弹头技术。这样一来,美国试验的成功率其实更低,其真实作战成效也不见得有多好。
对比之下,我国的中段反导试验虽然起步晚,但截止到2022年,我国先后进行的五次试验都达到了预期目的。
根据国防部公开的信息显示,这五次试验的具体日期分别是2010年1月11日、2013年1月27日、2018年2月5日、2021年2月4日、2022年6月19日。
五连胜意味着我国的拦截成功率丝毫不低于美国,拦截技术也已位于世界前列。
假如此次关于不明飞行物大众的推测是真实的,那将是我国的第六次试验,而且这一次还是双弹发射。
此前在2019年3月26日,美国在试验中以两枚拦截弹,成功拦截一枚洲际弹道导弹的靶弹。试验后美国导弹防御局表示,双弹拦截模拟了实战环境,而且相比单一弹,极大的提高了拦截率。
美国的中段反导拦截系统已经服役10年,这也是其唯一一个针对洲际导弹的防御拦截系统。从防御拦截系统本身的运作角度来看,它的作用就是无限接近实战,不断提高拦截率。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如果我国也在进行双弹拦截试验,其接近实战的效能也能跟美国平起平坐了。而且,双弹拦截考验的,是整个反导体系的综合作战能力,它的意义重大。
结语
不过,在没有国家正式的通告之前,这一切也都还只是外界的推测。除了中段反导试验的推测之外,也有网友猜测,看到的不明飞行物是高超音速导弹试验。
就以往各类不明飞行物事件来看,这一次大概率也是某种飞行器,至于究竟是不是某种武器的试验,目前还不得而知,只有待国家发布正式的消息后才能水落石出。
参考资料:
《“UFO”冲上热搜第一!多地网友称今晚看到“不明飞行物”,拍下视频和照片》 都市快报 2023年9月13日
《天上为何出现“奇怪的云”》 环球时报 2019年12月24日
《中段反导,有必要科普的三个问题》 环球时报 2022年6月21日
《中国陆基中段反导技术比美国如何?专家解读》 新华网 2022年6月21日
《美反导系统 “双弹打单弹”引关注》 中国国防报 2019年4月9日
本文标签属性:
火箭:火箭图片
技术:技术服务费税率
地球:地球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