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商品”(123)

生命体的存续需要一定的资源满足,一个人的存续同样需要一定的资源满足。
除了拿要偷抢、坑蒙拐骗等非经济行为外,最基本、最正当的便是向他人、向社会提供某种物品、某种行为、某种知识、或某种什么,总之为他人、为社会所需的物质或精神资源。当你所提供的物质或精神资源被接收,相应地你也就取得了从他人、从社会换回某种所需的权利,最终,你的利益需求也得以满足。这个向他人、向社会提供的物品、行为、知识或什么,以及从他人、从社会换回的所需,统称为商品。

何谓“商品”(123)

所谓商品,就是为人们所需的交换物。

商品的最基本特征就是“交换物”,“人们所需”是其内在要求。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商品外延有不同的限制,主要是将某些交换物从法律上加以禁止。如某些宗教物品、某些珍奇动物、绝密国防情报、公司商业机密、淫秽色情物品、卖淫嫖娼行为、大麻冰毒k粉、走私物品、枪支弹药等等。它们虽然符合商品的基本特征,也符合“人们所需”的内在要求,但在法律上不是商品。有谁胆敢藐视法律,从事违法交易,那我祝他好运。
  读者朋友会发现,上述商品定义与马哲老师的定义有很大不同。在马老的定义中,“交换”只是个外部特征,“劳动产品”才是本质要求。马老定义将大量的交换物排斥在商品之外。

比如,科威特的石油,是谁的劳动产品?

答曰:开采加工石油要付出劳动。

科威特油田的管理人员和设备是资本国家的,劳工是从科威特周边国家雇来的,从里到外轮不到科威特人插手,甚至让他站在一边数每天抽出多少桶石油都懒得干,可全世界没有人怀疑是科威特人在卖石油。横竖你不能说这些石油是科威特人祖上暖出来的吧?

睁开眼看看吧,他们卖的是自然资源,而不是谁的劳动产品。

再举一个残酷的例子,人的肾脏是劳动产品吗?显然不是,可它却能卖钱。

答曰:摘除肾脏需要付出劳动。

摘除肾脏的精密劳动是外科医生付出的,卖肾脏的钱应该归医生。

好家伙,卖我的肾脏,钱是医生的,还有天理吗?

再说迈克尔·乔丹,他的“飞人”技能是谁的劳动产品?

他的技艺有后天劳动不假,但乔丹之所以是乔丹,绝不是仅凭劳动就能创造出来。倘若不承认这一点,楞说劳动能产生乔丹,那么世上憋着劲要以三倍于乔丹的刻苦,去获得与他同样技艺的有为少年多得是,有白孩子、有黑孩子、还有黄孩子,一番刻苦劳动之后,满天下都是“飞人”乔丹了吗?

机智幽默、明星面孔、艳丽容颜、丰乳肥臀现在无不成为商品。别管是好名声还是恶名声,只要远扬了,就会被商人们拿来卖钱。

试问:它们是劳动产品吗?
  马老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迁就“抽象劳动”。
没有抽象劳动,便没有价值,没有价值怎么交换?为了体系的完整,只好放弃事实。

面对纷繁多样的商品交换,马哲老师是如何构筑理论体系的呢?
  各种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够相互比较、并按一定比例实现交换,肯定存在一个共同的、可以比较的东西。那么布匹、铁锹、茶叶、山羊之间有什么共同之点?劳动,抛开各种具体特点而提炼出来的“抽象劳动”,就是各种商品的共同质态。不同商品就是通过对这一共同质态的比较实现“等价交换”。
  
抽象劳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人们在生产任何物件时,都会劳神费力、耗费心血,生产的物件不同,劳神费力、耗费心血的程度不同,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也就自然不同。在交换中,一件凝结抽象劳动多的商品,能换回许多凝结抽象劳动少的商品。打一个最简单的比方,捕一只鹿需要两天,捉一只河鲤只须一天地,交换比例就是一只鹿换两尾河鲤。
  现在我要问当代劳动价值论高手:一张帕瓦罗蒂演唱会的门票,一套皮尔·卡丹西服,一头水牛,它们各自的抽象劳动是多少?请不要偷看物价牌,就象测试鹿与河鲤的抽象劳动关系一样,测出它们三者间量的比例关系。
  

真难为高手们了,连劳动者自己都说不清在质和量上究竟付出了多少抽象劳动,况且是那些安坐在办公室,一心只迷恋《资本论》的人。再进一步说,连当今劳动价值论高手都说不清的事,有什么理由硬逼着几百年、几千年前的交换者,非把抽象劳动算清才能去实现交换?

这是否属于“学霸”行为?
  
“抽象劳动”无论是智能时代的今天,还是结绳记事的过去,从来不是交换的依据。它除了是一个极聪明的理论概念,什么都不是。

那么,交换究竟是依据什么进行的?

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从一开始就误入歧途,根本不应去翻《资本论》等引发“智力囊肿”的高深著作。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进行交换实践,答案还需要到故纸堆中去寻找吗?
  
首先,看一看满足生产所需的交换依据是什么。

假设我们的劳动产品是布匹,现在需要补充棉花维持生产,于是,儿子出去用1米布换回5 斤棉花。若是按抽象劳动计算,吃亏还是沾光,我们心里没底,棉农也不知道自己是亏是光。为了查个水落石出,我们派儿子去偷偷观察棉农种植棉花的劳动,棉农也派他女儿来悄悄看我们纺纱织布。双方经过观察比较、核算分析,终于弄清了彼此的抽象劳动含量。儿女们在偷偷地往来中是否有了私情我们不去管他,至少今后的交换可以实现等价合理了。
  凡读过苏布政治经济学的朋友都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地道的马徒生童话故事。
  

我们怎样确认1米布换5斤棉花是否合理,关键是看用换回的棉花能不能弥补生产1米布的成本,再生产能否顺利进行。倘若生产得以维持,各项成本得以弥补,生活也因此得以改善,这个交换就合理,可以再次进行。反之,5斤棉花不能弥补各项成本,再生产无法维持,生活也因此而恶化,这个交换就不合理。除非提高交换比例,否则就不再纺纱织布。如果社会的确离不开对布的需要,交换比例自然会变成1:6、1:7,直到纺纱织布可以自我谋生、甚至有利可图为止。由此可以看出,生产所需的交换依据是“成本原则”。

其次,再看一看满足生活所需的交换依据是什么。

由于货币还没出场,我们就暂以布匹当货币。某天,你扛着一大卷布到市场上给老婆买冰箱。商店冰箱的标价为:
  “一次购一台,单价100米布;
  一次购十台,单价80米布;
  一次购二十台,单价60米布。”
  作为一个纯粹的消费者你如何选择?

趁你正犯犹豫,人家马老不管那么多,跑回家推来1200米布,二十台双开门、大冷冻冰箱拉回家了。到家后兴奋异常地对老婆说:今天我用极少的抽象劳动换回了这么多抽象劳动,大大地赚了一把。你想到马老家去看看吗,人家现在是博导,享受三房两厅的副厅级待遇。他家每个房间拥有四台冰箱,关上门是冰箱,打开门就是空调,所有的房间都凉快着那!
  我想读者朋友一定会选择用100米布换一台冰箱,理由是家庭使用一台就差不多了。多买虽然便宜,可一要多用布、二要多耗电、三要多占地方,最重要的是“不需要”。冰箱的确能给我们的带来方便,带来利益上的满足。但是作为普通消费者,从第二台冰箱开始,其利益满足效能便开始下降,到第二十台,其使用效能已经为“0”。不要说60尺布一台,就是1尺布一台也已经不划算,因为1尺布的使用效能已经大于第二十台冰箱了。

也就是说,生活需要的交换依据是“效用原则”。

是买一部新手机,还是买一部电摩托,使之犹豫的绝不是“抽象劳动”,而是目前谁对自己更有用;是买西红柿,还是买辣椒,使之犹豫的也绝不是“抽象劳动”,而是今天老公更想吃什么。


本文标签属性:

石油:石油储量排名

棉花:棉花娃娃

法律:法律文书网

动物:动物世界

上一篇:国内商品期市午盘涨跌互现,纯碱涨近6%
下一篇:[视频]国内联播快讯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