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意思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行其职能时不以权谋私,办事公正廉洁。廉政一词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问下四》:“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现在所说的“廉政”主要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行其职能时不以权谋私,办事公正廉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廉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廉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廉政的内容是什么?
“廉政”主要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行其职能时不以权谋私,办事公正廉洁。。后来,廉政中的“政”有了政治层面的内涵。 廉政,即廉洁政治,是一种与贪污腐败直接对立的政治现象。
社会腐败之风,固然与某些政府官员的思想、道德及作风有关。然而,如果腐败之风屡禁不止,愈反愈烈,这就与制度高度相关了。“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邓小平文选》293页),实际上,当前的腐败主要是制度性腐败。腐败现象的产生主要根源于制度缺陷,即市场经济转型期的制度缺陷。
因此,科学地探索腐败现象的深层次问题,分析其现实基础和社会根源,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从而采取相应的制度化对策,才能收到切实有效的成果。
扩展资料: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遏制制度性腐败的重要途径
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反腐败廉政建设的客观要求。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建立市场体系提供前提条件,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通过价格杠杆和平等竞争来有序进行;使企业摆脱政府的羁绊,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消除依托于行政权力的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建立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等等,这样就能够大大减少和消除产生腐败现象的制度性环境。
参考资料来源:
二、廉政的含义
廉政建设是不是一种文化建设,廉政在何种意义上属于文化的范畴?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涉及到廉政的文化内涵。
从一般的意义上说,廉政既是政治管理学的概念,也是政治伦理学的范畴。因为廉政这一主题词所承载的主体既指政务工作者,也指政务工作部门,对前者是官品人品,对后者是党风政风,因为它所要求的对象正是与权力运用相关的特殊人群。何谓廉政?传统说法中有一个形象化的描述,就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所谓正气,是指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所谓清风,则是指不贪财肥私,不贪赃枉法,不以权谋利,不沾公家一分便宜。因为古时候的官服可用肥袖载物,两袖一抖,常常抖出赃银贿财。因而廉政的官员,正是孟子说的是“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实践者,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和一个官员的基本要求和基本人格。
但是廉政又不仅仅是政治伦理学的概念,因为一个官员的廉政与否,不仅仅在于政务守则和职场要求的严格,更在于他的理想信念、行为法则、价值标准、道德原则、生存意义这样一系列的文化理念的明晰性,更在于他对这些文化理念的忠诚和执行的自觉性。从这一意义上说,廉政同时又是一种文化。当然,对文化的定义有诸多的说法,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也即被当前许多学界人士所认同的说法,文化即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这句话可以用时下另一句俗语来通俗地解释,文化就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特定的“游戏规则”。正是这一“游戏规则”造就了秩序,也造就了社会人的合格性的标准。
文化的表现是有不同层次的。一般地说,可以分成“器物·制度·心理”这样的几个层次,也就是物质文化的层面、制度文化的层面和心理文化的层面。这是一组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不断深化的序列,它表明了文化发展进程的有序和方向。给予廉政的官员一个奖状、一本荣誉证书,这种用物质表达的意念能让人仰慕,能让人体会光荣和体面的感觉,但不一定会去刻意追慕学习,自觉看齐,因为它只是表层的效果,毕竟先进和杰出的总是少数的,表彰鼓励、树立先进的目的,对娴熟于政界运作的人们来说洞若观火;严格的制度要求、具体的实施规范、严厉的处分尺度,会让人产生敬畏甚至恐惧,但也不一定由此而发自内心地臣服,往往有人阳奉阴违、表里不一,因为理性的接受并不是真正的接受。知道对的,不一定照它去做,因为常常有“内心的邪恶”会产生更强大的诱惑和抵御力量,只要有“一念之差”,就可能成为“一失足”,而一失足未必会成千古恨,许多人常常有这样的侥幸心理。只有心理情感的接受才是最彻底的接受,当一种理念成为心理机制时,遵循这种理念的行为才可能是真正自觉的,这是带有本质性的文化接受。
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不可复制的心理机制,也是最强大的行为法则。廉政之难,就在于它很难做到发自内心深处的自觉。教育训导、监督机制、奖惩措施,这一切都是外在的,是矛盾的外因。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依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大原理。因而,廉政就必须依靠文化的力量,从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开始,深入到心理文化的建设,只有这样,才可能到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时候,仍然有强大的心理机制去守住最后的一道防线,才可能把廉政作为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才可能使廉政的要求成为“头上三尺”的“神明”。鄞州区的廉政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本质,正在于此。
综上所述,廉政文化建设正是廉政建设的一个新的创造,它符合廉政建设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原理,是廉政建设的一个很有创意和很可能取得实效的突破口,有必要加以重视与进一步探索。
二、廉政文化建设在当前的特殊意义
很显然,“廉政文化”是作为“腐败文化”的对立物而出现的。这话听上去似乎荒谬,但是细究当今的社会现象,会发现确实存在着一种滋生腐败的土壤和空气,在物质、制度和心理的层面上,都不同程度地形成和孳生着一种激促腐败的不良文化。这种文化的消极影响,使社会价值观念在一些人的心中产生了大幅度的偏畸。从近年来反腐倡廉的实践看,腐败仍处于多发易发的状态,正直的人们老是不明白,为什么违法违纪的金额越来越大,为什么“拔出罗卜带出泥”的集团性腐败屡屡发生,为什么顶风作案、前腐后继、屡抓屡犯、越抓越多?当一种事物已经不再是个别人的偶然行为所致时,其背后必有文化的原因。在“礼尚往来”隐蔽下的物质上的腐败,在阳奉阴违掩盖下的制度上的纰漏,在“人以群分”形态下一伙人中间流行的腐败理论,氛围所致,相互张目,纵容掩护,前赴后继,整体上产生了一种畸型的“游戏规则”,一种在特殊人群中引以为经典秘方的歪理邪说。有些邪说已经被编成段子、顺口溜甚至名句格言。它们的影响所致,就像一只老鼠坏了一锅粥,使腐败产生的畸型价值判断,细菌般地弥散向社会,导致“笑廉不笑贪”、“羡腐不羡廉”的咄咄怪事。这就是“腐败文化”在起着想象不到的作用。“腐败文化”像疾病一样侵蚀着党的肌体,改变着党风政风甚至民风,文化领域的整肃必须以文化的手段,用先进文化去战胜落后文化、用新鲜文化去取代腐朽文化。心理价值上的改变,不是能用“高薪养廉”一养了之,制度和理论教育也只能起到外在的作用,真正要解决问题只能靠“以心攻心”。腐败只是一种现象,背后却是文化心理的扭曲,因此必须用文化的手段来矫治。
廉政文化起到的作用是一种文化占领的作用。人们的心灵空间是需要充实的,这正如当年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会去占领”,先进文化的占领能起到心灵净化的作用,而不良文化则只能起到腐蚀扭曲的作用。这一点,旧时代的士大夫道德修养的有些思路是可以引以为鉴的。当然我们不是说他们传播的那一套理念的内容,而是他们从学子童生时代起,就以“修身”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从蒙学的内容到师范仪表,从为人处世的准则到社会舆论的渲染,从家教到师教,从灌输到测试,无不在引导一种社会的价值观,引导一种能够规范行为的正统原则,从而成为一种强大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这一意识形态常常被归纳为四个字:礼、义、廉、耻。前两字是人际关系,后两字是道德修养,学子的主要教课书《四书》之一的《大学》,就是专门讲述“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我们借助这一例子,只是想说明当时动用的一切手段,都是文化的手段,从而达到让这种主流意识形态对读书人心灵产生占领作用,让他们知道何为廉耻。
与封建文人的文化不同的是,我们倡导的廉政文化,正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鲜活实践,它构成了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文化以服务于天下大公为目标,以实践党的使命为宗旨,无论从胸怀气度或者理想高远上都有是旧文化无法比拟的。但是两者并不是互不相关的,廉政文化既对传统的廉政意识进行了积极的扬弃,又充实了当代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崭新内容,而且从鄞州区的实践看,它的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人民性,这种文化不是干巴巴的说教,而是直接从群众创作中获得的最鲜活的语言和内容,以干部群众最能接受的形式来表现,这是十分重要的经验。正是把群众的意愿与党性的要求统一起来,才能使廉政文化成为中国当代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在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事,一提到腐败,常常听到的一句老话翻新就是,“世风日下”。这不仅仅是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的力度还不满意,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强调了一种属于“世风”的整体感觉。何谓世风?就是世俗风气,在今天也就是党风、政风与民风的总和。世俗风气是一个文化的范畴,它提示了这种文化有着整体性的特点,提示了作为这一文化的各个支系统,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消长的。也即是说,政风与民风,党心与民心,是一个相互影响、推动的综合体系,所以廉政文化的建设绝不是封闭的,它必须是一个社会化的工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与教育引导群众是一个整体的两个侧面,用党风影响民风,以民意监督政迹,形成强大的全社会廉政文化的氛围,这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另一个要点。
三、实践型的文化和文化型的实践
文化是手段与结果的统一。从鄞州区的廉政文化实践看,运用文化传播的手段,达到文化建设的目的,从而使廉政文化成为一种实践型的文化,这是一条基本经验。文化的生命是创新,文化教育尤其重视创新。这种创新型实践的基调是什么?鄞州区提供的经验是三条,一是群众化的原创,二是形象化的内容,三是大众传播的手段。群众的原创最贴近心灵,形象化的内容能够产生深入人心、感化心灵的效果,大众传播能够扩张效果,形成氛围。这就告诉我们,真实性、情感化和大众化的接受是一个建设要点。既然如此,顺着这条思路,一切真诚、动情和喜闻乐见的影视、报刊、演艺、艺术品、环境氛围等等都可以纳入这一建设的范畴。
既然文化建设有深浅不同的层面,就要尊重这一规律,深浅结合,由浅入深地开展工作。既要循序渐进,又要重点突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如何形成全社会的整体氛围,众手扶正气,以正压邪,培养起一大批真正能信仰坚定、正气凛然的党员干部队伍,辅之以深明大义、嫉恶如仇的群众骨干队伍,创造出一个对腐败之风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真正产生党员干部取信于民,人民群众勇于监督,父子相教、夫妻互勉、亲友相鉴、同志警示的好局面,这应当成为我们的工作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的制度落到实处,才能从文化心理的层面扭转畸曲,使物质、制度、心理三个层面的文化建设形成三管齐下的态势,达到三方面都合格的廉政效果。
要研究心理,包括个案心理和社会心理。用心理学建设文化心理,用廉政心理科学去建设廉政文化,用廉政文化去造就廉政心理,这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一个高端课题,这一课题必须在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才能真正地做好开题,这绝对是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
文化建设重在形成,重在培育,重在积累,重在氛围推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的失误在教育”,正说明了包括廉政教育在内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已经出现了长期的短缺,教育短缺的补偿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鄞州区的实践仅仅是廉政文化建设的破题之作,有许多后续工作不但需要积极跟上,而且要持之以恒。对已经形成了歪风邪气的东西,不可能希望它有一次性救治的灵丹妙药,已经成为世界观的东西,它的改造必然是长期的。这一工作要象希望工程一样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坚持数年,必能产生良好的综合效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廉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廉政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文标签属性:
廉政:廉政狙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