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二可的简介(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什么?)(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什么?)

毛二可(1934.1--)。生于北京市。1951年重庆南开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当时华北大学工学院(后改称北京工业学院,现为北京理工大学)电机制造专业,1953年改学雷达专业。1956年雷达专业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兼雷达实验室主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毛二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毛二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毛二可的简介(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什么?)(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什么?)

文章目录:

  1. 毛二可的简介
  2. 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什么?
  3. 什么是脱靶量
  4. 90分钟左右的红色纪录片

一、毛二可的简介

毛二可(1934.1--)。生于北京市。1951年重庆南开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当时华北大学工学院(后改称北京工业学院,现为北京理工大学)电机制造专业,1953年改学雷达专业。1956年雷达专业毕业后,留校任碧旁弊助教兼雷达实验室主任。1961年提为讲师,1978年提为副教授,1983年提为教授。现任北京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悔族委员,兼任北京电子学会常务理事,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空军科学技术与人才培养顾问。长期从事雷达系统及其信号处理方面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在雷达体质和杂波抑制方面取得重大的科研成果,先后主持和参加了三十多项重点科研任务。对我国动目标显示、动目标检测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雷达系统及其信号处理和教书育人方面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研究成果曾获光华科技基金特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四等奖一项,部级奖多启液项。1984年获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技术专家”,1985年和1988年两次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89年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1991年评为兵器工业系统劳动模范,2007年评为全国优秀中共产党员。

二、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什么?

徐特立和北理工关系如下:

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1940年创建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在延安办学的五年中,徐特立作为自然科学院第二任院长,在任时间最长。

他不仅将自己作为一名“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学识族滚颤思想、信仰品格融入到创校育人的红色基因中和发展办学的“红色育人路”中,更在领导自然科学院的办学实践中,逐渐丰富、完善,并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

徐特立教育思想为北京理工大学发展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80多年来,北京理工大学始终将“徐特立教育思想”作为自己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不断深入研究、弘扬发展,并使之成为立德树人的思想基石之一。

1984年12月,在师生校友倡议下,学校设立“徐特立奖学金”。如今,“徐特立奖学金”已成为北理工学子的最高荣誉。2010年8月26日,学校将徐特立老院长提出的“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确定为学风。

多年来,“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已深深融入北理工人的精神气质中。2013以来,学校相继成立徐特立学院、特立书院,并不断发展建设,打造了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2018年,学校决定使用徐特立老院长的原名兆败“懋恂”,设立教师最高奖——懋恂终身成就奖,以表彰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卓越成就的优秀教师。奖项设立以来备激,已先后颁发给王越院士、毛二可院士两位“北理工大先生”。

三、什么是脱靶量

脱靶量:在对空射击中,常用脱靶量这一概念。所谓脱靶桐举量,就是在靶平面内,导弹的实际弹道相对于理论弹道的偏差。

相对于目标靶,时速几千公里的导弹几乎就是一闪而逝。要追踪它的踪影,谈何容易。西方专业人士曾对脱靶量检测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从干草堆上找一根针”,或者说就是在茫茫天空中锁定一根“绣花针”。由此可见,要研发出这样的雷达,其难度可想而知。

1992年,海军试验基地提出研究矢量脱靶量测量系统的需求,要求做一个空间上几乎全方位的测量雷达,能测量导弹与靶标交会的方向和距离。面对这样一个世界级的难题,毛二可并没有被吓闭团倒,带领团队全力投入攻坚。很多实验要求去外场。

扩展资料:

1956年,毛二可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他带领着团队坚持用最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轿轮橘,研发出的一批技术成果为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矢量脱靶量测量系统”最具代表性。

关于脱靶量,毛二可通俗地打了一个比喻:导弹在打靶的时候,可能打到靶心上,也可能擦着边儿打飞了。如果打飞了,我们需要知道它偏离了多少角度,偏离时的速度是多少,以便在后续设计中予以改进,提高命中率。“打靶时,人肯定不能待在靶弹、靶机或者靶船上实测,所以必须要有一套测量手段,雷达就是很好的方式。”

参考资料:

四、90分钟左右的红色纪录片

90分钟左右的红色纪录片有《红色育人路》。

2019年以来,北京理工大学为迎接建100周年,以学校建校80周年校庆为契机,实施了“红色育人路——中国创办和领导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之路”专项研究,成功举办高端,并联合中央影视记录电影制片厂,历时两年,拍摄制作了大型原创电视纪录片《红色育人路》。该片站在中国创办和领导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高度上,聚焦北京理工大学80年辉煌的办学实践,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精辟的论述,全面反映了领导下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从延安启程,传承红色基因,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服务和重大战略需求,最终走出一条“红色育人路”的心路历程。《红色育人路》纪录片片长共90分钟,分为“烽火中的青春”、“与同行”、“育时代新人”三大篇章。

第一篇:烽火中的青春

1939年,进入相持阶段,由于国民经济,陕甘宁边区处于最困难时期。1939年5月30日,自然科学研究院在延安成立,为边区生产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持,解决了中央的燃眉之急,也使得边区上下迫切期望能从根本上解决科技力量薄弱的问题。1939年12月,责成中央财经部召开自然科学讨论会。正是在这次讨论会上,大家建议将自然科学研究院改为自然科学院。1940年9月1日,自汪档然科学院举行开学典礼,首任院长向师生传达服务“建国”的办学要求,明确学校的任务是培养“通人、业务专家”。亲手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从此走上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舞台。

自然科学院的发展得到的极大关怀。同志茄隐亲自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徐特立、陈康白、曾先后任自然科学院院长。虽然只有50多个窑洞,30多间平房,但当时的自然科学院无论是院系两级设置,还是学科分布,都充分体现出创办正规化大学的深思远虑。1945年胜利后,为夺取全国胜利做准备,决定将自然科学院等院校向东北转移,创办“新型的东北大学”。1946年起,自然科学院辗转华北办学。辗转办学中,师生们亲身经历了新中国诞生的艰辛历程,跟走、建立新中国的信念愈发坚定。1948年,学校与北方大学工学院合并成立为华北大学工学院。

第二篇:与同行

1949年7月至9月间,学校跟随着的脚步,从河北迁入北平。1949年10月1日,300多名华北大学工学院师生列队在天安门城楼前的金水桥边,见证了“开国大典”的光辉时刻。在1951年全国高校统一招生北大学工学院的录取成绩位列全国高校首位。雷达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就是在这一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学校的。1952年1月1日,华北大学工学院正式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1959年年困纳乱初,印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指定了包括北京工业学院在内的16所高等学校为全国重点学校。不同的时代,同样的追求,坚定不移跟走,求学报国的天然使命在这条“红色育人路”上代代传承。

第三篇:育时代新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的大潮下,学校弘扬办学传统、保持办学定力,同时面向新的形势任务需要,主动实施了包括“由单一工科向以工为主,工、理、管、文多学科发展转变”等“五个历史性转变”。1988年,北京工业学院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自1995年首次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之后,北京理工大学首批进入“211工程”和“985工程”。面向新世纪,北理工牢记使命担当,吹响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号角。2017年,学校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高校A类行列。全体北理工人正对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力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2019年7月25日13:00,由北理工张晓敏教授牵头研究的“北理工1号”的卫星发射成功,并在太空展开了独特的帆球,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太空发射任务中使用和验证空间帆球技术。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9年国庆盛典,丁刚毅教授带领他的学生们多次在世界与盛典中担当数字仿真重大任务,在服务的重大科研任务中淬炼人才已经成为北理工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特色。当前,北京理工大学坚持瞄准重大战略需求,持续为传统优势学科注入新动能,在包括特种装备、智能制造、卫星通讯,信息载荷、5G通讯等一大批关键科技难题上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水平全面提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毛二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毛二可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上一篇:郭涛老婆李燃个人资料照片介绍(郭涛的老婆李燃个人资料照片介绍)
下一篇:陈思思老公及陈思思老公个人资料(陈思思老公个人资料)(陈思思丈夫是成功的商人,个人资料备受关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