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保护易感者 (1)保护接触者 在流行时应避免接触蚤,腺鼠疫患者的接触者套用适当的杀虫剂进行灭蚤,所有的接触者是否需要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服药都要进行评估,与疑似或确诊的肺鼠疫患者的接触者后要用四环素或氯霉素,分4次服用,从最后接触...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鼠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鼠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鼠疫(人类因感染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传染病)详细资料大全
鼠疫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齧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死者以千万计,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发生多次流行,病死率极高。
基本介绍
- 英文名称 :plague
- 就诊科室 :感染科
- 常见病因 :鼠蚤叮咬是传播鼠疫杆菌的主要途径
- 常见症状 :发热、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
- 传染性 :有
- 传播途径 :鼠蚤叮咬、飞沫、皮肤伤口、消化道感染
病因
1.鼠蚤叮咬 经鼠蚤传播,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齧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是腺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2.呼吸道感染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通过呼吸、谈话、咳嗽等,借飞沫形成“人→人”的方式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 3.皮肤感染 经皮肤传播,剥食患病齧齿动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触患者的脓血或痰,经皮肤伤口而感染。 4.消化道感染 人吃了未彻底煮熟的染菌肉而感染。临床表现
1.潜伏期 腺型2~8天;肺型数小时至2~3天;曾经预防接种者可延至9~12天。 2.症状体征 (1)轻型 有不规则低热,全身症状轻微,局部淋巴结肿痛,偶可化脓,无出血现象,多见于流行初、末期或预防接种者。 (2)腺型 最多见,常发生于流行初期。急起寒战、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偶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皮肤淤斑、出血。发病时即可见蚤叮咬处引流区淋巴结肿痛,发展迅速,第2~4天达高峰。腹股沟淋巴结最常受累,其次为腋下、颈部及颌下。由于淋巴结及周围组织炎症剧烈,使呈强迫 *** 。如不及时治疗,肿大的淋巴结迅速化脓、破溃、于3~5天内因严重毒血症、继发肺炎或败血症死亡。治疗及时或病情轻缓者腺肿逐渐消散或伤口愈合而康复。 (3)肺型 可原发或继发于腺型,多见于流行高峰。肺鼠疫发展迅猛,急起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发病数小时后出现胸痛、咳嗽、咳痰,痰由少量迅速转为大量鲜红色血痰。呼吸困难与发绀迅速加重。肺部可以闻及湿性罗音,呼吸音减低,体征与症状常不相称。未经及时抢救者腔哗升多于2~3天内死于心力衰竭、休克。临终前高度发绀,皮肤常呈黑紫色,故有黑死病之称。 (4)败血症 可原发或继发。原发者发展极速,全身毒血症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出血现象严重。迅速进入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抢救不及时常于24小时至3天内死亡。 (5)其他少见类型①皮肤型 疫蚤叮咬处出现疼痛性红斑,迅速形成疱疹和脓疱可混有血液,可形成疖、痈。其表面被有黑色痂皮,周围暗红,底部为坚硬的溃疡,颇似皮肤炭疽。偶见全身性疱疹,类似天花或水痘。 ②眼型 病菌侵入眼部,引起结膜充血、肿痛甚至形成化脓性结膜炎。 ③咽喉型 病菌由口腔侵入,引起急性咽炎及扁桃体炎,可伴有颈淋巴结肿大,可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但咽部分泌物培养可分离出鼠疫杆菌,多为曾接受预防接种者。 ④肠炎型 除全身症状外,有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便、粪便中可检出病菌。 ⑤脑膜炎型 可为原发或继发,有明显的脑膜 *** 症状,脑脊液为伍老脓性,涂片及培养可检出鼠疫杆菌。检查
1.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减少则因出血程度而异,血小板可减少。肠炎型者可有血样或黏液血便。 2.细菌的分离和鉴别 取血、脓、痰、脑脊液、淋巴结穿刺液等材料送检。一般检查程式包括显微镜检查、培养、鼠疫噬菌体裂解试验和动物实验,简称四步试验,以上四步均获阳性结果可确诊鼠疫。 3.血清学检查 (1)萤光抗体染色镜检(IFA) 具有快速、敏感度及特异性较高的优点,但有假阳性或假阴性。 (2)间接血凝反应(IHA) 是将鼠疫特异性抗原(或抗体)致敏的红细胞与被检材料混合,用于检查和测定鼠疫抗体(或抗原)。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性高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不仅可检查活菌和死菌,也可检查可溶性抗原以及污染、腐败的材料。70年代于我国得到普遍推广,是目前行之有效的快速诊断方法之一。 (3)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 敏感、芦带高度特异,不仅是目前鼠疫监测、查源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特别是轻型和不典型病例的追索诊断,作为补充IHA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4)葡萄球菌A蛋白的血凝改进方法(SPA-IHA) 比间接血凝的检出率高,方法更简便,适于野外基础实验使用。 4.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 可以在几小时内作出诊断,是一种快速和高度特异的方法。对鼠疫监测、临床早期诊断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有重要意义。 5.其他的检测方法有ELISA法及放射免疫法等诊断
早期诊断尤其是首例的及时发现对鼠疫的防治至关重要。在流行区,流行初期或散发性不典型病例尤应特别注意。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及典型临床表现,一般即可作出诊断。轻型病例需与急性淋巴结炎、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病、兔热病等区别。对可疑需进行细菌学或血清学检查,检出鼠疫杆菌是确诊的最重要依据。治疗
1.治疗原则 (1)严格的隔离消毒 应严格隔离于隔离病院或隔离病区,病区内必须做到无鼠无蚤。入院时对患者做好卫生处理(更衣、灭蚤及消毒)。病区、室内定期进行消毒,患者排泄物和分泌物套用漂白粉或来苏液彻底消毒。工作人员在护理和诊治患者时应穿连衣裤的“五紧”防护服,戴棉花纱布口罩,穿高筒胶鞋,戴薄胶手套及防护眼镜。 (2)饮食与补液 急性期应给流质饮食,并供应充分液体,或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以利毒素排泄。 (3)护理 严格遵守隔离制度,做好护理工作,消除患者顾虑,达到安静休息目的。 2.病原治疗 原则是早期、联合、足量、套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1)链霉素 为治疗各型鼠疫特效药。对严重病例应加大剂量。链霉素可与磺胺类或四环素等联合套用,以提高疗效。 (2)庆大霉素 分次静滴。 (3)四环素和氯霉素 在开始2日宜用较大量。不能口服时改静滴;热退后即改口服。 (4)磺胺药 宜用于轻症及腺鼠疫,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不能口服时静滴,体温正常3~5天后停药。 (5)双嘧啶或复方新诺明 (6)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 研究报导鼠疫杆菌对β-内酰胺类敏感性最好,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次之,大环内酯类较差。但这些抗生素是否可完全替代链霉素尚有待进一步验证。预后
肺型、败血型鼠疫若不及时抢救,预后极差。年龄愈小或愈老者预后愈差,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每可转危为安。预防
1.严格控制传染源 (1)管理患者 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应立即按紧急电话和网路报告疫情,城市不得超过2小时,农村不得超过6小时。同时将患者严密隔离,禁止探视及患者互相往来。患者排泄物应彻底消毒,患者死亡应火葬或深埋。对于肺鼠疫患者要进行严格的隔离以防空气传播。各型鼠疫患者应分别隔离,肺鼠疫患者应单独一室。不能与其他鼠疫患者同住一室。腺鼠疫隔离至淋巴结肿完全消散后再观察7天,肺鼠疫要隔离至痰培养6次阴性。鼠疫接触者应检疫9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2天。 (2)消灭动物传染源 对自然疫源地鼠间鼠疫进行疫情监测,控制鼠间鼠疫,广泛开展灭鼠爱国卫生运动。 2.切断传播途径 (1)消灭跳蚤 患者的身上及衣物都要喷撒安全有效的杀虫剂杀灭跳蚤,灭蚤必须彻底,对猫、狗,家畜等也要喷药。 (2)加强交通及国镜检疫 对来自疫源地的外国船只、车辆、飞机等均应进行严格的国境卫生检疫,实施灭鼠、灭蚤消毒,对乘客进行隔离留检。 3.保护易感者 (1)保护接触者 在流行时应避免接触蚤,腺鼠疫患者的接触者套用适当的杀虫剂进行灭蚤,所有的接触者是否需要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服药都要进行评估,与疑似或确诊的肺鼠疫患者的接触者后要用四环素或氯霉素,分4次服用,从最后接触的时间起连服一周。也可口服磺胺嘧啶;另外,环丙沙星对鼠疫杆菌也是敏感的。 (2)预防接种 自鼠间开始流行时,对疫区及其周围的居民、进入疫区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预防接种。常用为EV无毒株干燥活菌苗,皮肤划痕法接种,即2滴菌液,相距3~4cm。2周后可获免疫。目前的疫苗仍不能对腺鼠疫和肺鼠疫产生长久的免疫保护,因此,一般每年接种一次,必要时6个月后再接种一次。我国新研制的06173菌苗免疫动物后产生F1抗体较EV株效果高1倍。 (3)医务人员保护 个人防护进入疫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接种菌苗,两周后方能进入疫区。工作时必须著防护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眼镜、穿胶鞋及隔离衣。事件
2019年05月,2名俄罗斯游客相继病死在蒙古。4日蒙古国家紧急事务管理局表示,这2人可能死于鼠疫,随后隔离了169人,其中11人被“无限期隔离”。 4月27日,1名俄罗斯男子在蒙古巴彦乌列盖省游玩后病重身亡,他的妻子也在3天后去世。蒙古巴彦乌列盖省有关部门表示,当地可能爆发鼠疫,已“无限期封锁”全省。同时,与两名死者有接触的158人被隔离,还有来自“疫区”的11人也被“无限期隔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鼠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鼠疫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文标签属性:
鼠疫:鼠疫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