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小长假即将到来,又到了一年一度人们扎堆结婚的日子,婚礼请柬也是如期而至。该不该随礼?该随多少?收不回随出去的礼金怎么办?这届“90后”“00后”年轻人有话说。
“学会拒绝很重要”
距离十一假期还有十天,于诺(化名)数了数自己收到的婚礼请柬,发现已经有七个朋友邀请她参加婚礼。作为一个刚参加工作的“00后”,她对于成堆的请柬感到很无奈。她随即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个帖子,标题是“国庆8天假期7个朋友结婚,工资直接打他们卡上吧”。
这篇帖子引来许多经历相似的网友在评论区倒苦水,有人调侃“十一一到,一月白干”,有人抱怨“刚参加工作就要给同事随礼”,还有人庆幸“还好朋友少,不用随礼”。
于诺提到,就她而言,随多少礼要看习俗,也看关系远近,亲人随2000元,好友随1000元,关系一般且实在推脱不了的就给200元。
这几天,于诺苦恼于该不该随礼,“我不想给关系一般的人随礼,至于我随出去的金额比较大的礼金,那都是给亲近的人的心意”。虽然“脸皮比较薄”,但面对十一假期扎堆的婚礼请柬,于诺觉得学会拒绝很重要,她决定好好学习网友们传授的拒绝经验,推掉几个邀请。
周曦(化名)也有着相似的想法。虽然不是很想给不熟的人随礼,但周曦还是在母亲好友家的姐姐结婚时,按照当地习俗包了一个300元的红包。她提到,之所以随礼是看在父母的关系上,如果邀请人和父母的关系没有那么紧密,父母就不会随礼,她也不会跟着随。
在周曦看来,互相赠送礼物礼金是一种维持持续性关系的方式,“今天你送我家东西,明天我就得还回去,本质上是要维持亲戚之间的联系,我父母那一辈比较重视这一点,他们希望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亲戚关系的确认和巩固”。
据周曦观察,相比于长辈,随礼对于她和身边的同龄人来说不再那么重要了。她认为,年轻人之间的交往方式有所变化,因此不一定要随礼,也不必拘泥于传统的婚礼模式。
“见证幸福比随礼更重要”
虽然还在上学,但韩涵(化名)也和父母谈论过“要不要办婚礼”这个话题。她认为,举办婚礼、收随礼不仅是传统习俗,还是父母的期望。“人人都要办婚礼,不办就不行,或者你不想父母也不愿意,因为他们要借着婚礼收回之前随出去的礼金”,韩涵表示,“父母没办法无所谓,之前掏了那么多份子钱,总得收回来点”。
对于苏南(化名)来说,她希望婚礼成为朋友们见证她幸福的场合,而不是收礼的契机。结婚的时候,苏南邀请了从初中到大学要好的同学朋友。朋友们的到来让苏南感到很幸福,她心想,“只要大家都来了就行”。
婚礼上,苏南收到了来自父母亲戚好友的礼金。她谈道,邀请这些亲戚好友、收这部分礼金,都是按父母的关系来,这些“不归她管”。
但苏南没有在意过收到礼金的金额,让她印象最深刻也最喜欢的是一个好朋友送的一份礼物,她从这份礼物里看到了朋友的用心。“我甚至觉得礼物都不重要,大家随意就好。希望以后也不要再有随礼这件事,随来随去很麻烦,我记不住也不喜欢那么多人情世故。”苏南说。
对于即将到来的婚礼,于诺并不想大操大办,邀请一群不熟的人,也不指望能“回本”,弥补这个十一随出去的礼金,只想让好朋友见证这个重要时刻。她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做功课,准备趁着十一假期拍一套满意的婚纱照,在最美的年纪留下纪念。
专家:年轻人不应跟随婚庆奢靡之风
对于婚庆随礼,福州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社会学系主任甘满堂认为,这是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一种促进人际交往的方式,“你随了礼,别人也会回礼,我们自古以来都讲究礼尚往来”。同时,甘满堂也认为,“随不随礼也要看交情,作为邀请人,最好也不要邀请与自己交往不深的人参加婚礼,婚礼应该是一个由亲朋好友来见证的仪式”。
甘满堂指出,婚礼的礼金水涨船高,成为了一些年轻人的负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婚礼成本上涨,“拿福州来说,过去婚礼一桌只要1000元,现在在城市要4000-5000元”。从本质上来说,婚庆随礼不仅是为了加强人情往来,还是为了支持新人办好婚礼,减轻其经济压力,带有“众筹”的性质。
对于十一假期婚礼扎堆,一些年轻人“勒紧裤腰带”随礼的现象,甘满堂表示,随多少礼也要看自己的经济实力,年轻人不应跟随婚庆奢靡之风。“例如,现在一般都是随500-600元,那么就不一定要随1000元,不应该在婚庆礼金上攀比。”甘满堂说。(完)
本文标签属性:
酒席:酒席照片
假期:假期安排2023节日安排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