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老战士纪念墙边寻战友名字,这些战士为国为民做了什么?(我在上甘岭”三位志愿军老战士的回忆)

清明节,91岁老战士纪念墙边寻战友名字,老战士们在战友的墓碑前长久驻足,告诉战友们如今的太平盛世,战士们值得我们崇敬,他们在那个艰难的年代护佑着祖国和人民的安康,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老战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老战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91岁老战士纪念墙边寻战友名字,这些战士为国为民做了什么?(我在上甘岭”三位志愿军老战士的回忆)

文章目录:

  1. 91岁老战士纪念墙边寻战友名字,这些战士为国为民做了什么?
  2. 我在上甘岭”三位志愿军老战士的回忆

一、91岁老战士纪念墙边寻战友名字,这些战士为国为民做了什么?

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仿陆去保家卫国,在他们的眼里国家的利益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隐核他们的心中有大爱,宁愿牺牲自己,用自己的一己之备携顷力换来国家的太平。

保家卫国,驱除列强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他们用血和生命换来的。

清明节,91岁老战士纪念墙边寻战友名字,老战士们在战友的拆尘墓碑前长久驻足,告诉战友们如今的太平盛世,战士们值得我们崇敬,他们在那个艰难的年代护佑戚御铅着祖国和人民的安康,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些战士为国为民做了什么?我想,他高好们曾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为中国拼过命。这些老战士是那个中国尚处于战火年代里的奋斗者,他们为今天的美好中国抛头颅洒热血。

一、忠孝不能两全,为国敬忠为先看到老红军,我总能想起长征。战士们冒死开路,背茅厕枪,抵枪弹,在湍急的水流上紧紧抓住铁索一步一抓的前进。子弹飞迸在桥头堡上,狙击手瞄准河流上空摇晃着艰难前行的红军们。他们扛着,挺着,将身上最后一滴热血也送给了祖国。

当时有志青年离开家乡告别亲人,转身离去的背影成了亲人最后的牵挂。红军战士李中权虽然与母亲同在长征队伍中,但只有过3次短暂的相见。三别母亲后,最终阴阳相隔,一别,便是一生。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于是,战士们选择了报效国家。

他们是不到25的青年,亦为《说文解字》中的崛者,他们将传程千年的斗争精神经一代代志士仁人一脉相承,镌刻进青年的基因中,以烈士之魂铸华夏盛世。

二、他们的精神为民提供精神支柱无数英雄,用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安定的生活;无数烈士,为保护人民,为守卫自己的国家永远的离开了人世。他们有的付出了生命却还尚未被找到姓名,他们默默无闻一世,也对祖国的安康报以笑容。

如今,这些战士为国民提供了奋斗的精神支柱。和平年代需仍然需要传颂先人的精神,于孩童心中播下一颗爱国的种子,于老人脑海中留下可供回忆的风雨亭。

我知道,有些健在的老红军尚且还深藏功与名;有些老战士永离人世,他们墓碑上只有一颗耀眼的红星,战士们的精神犹在,向人民英雄致敬!

二、我在上甘岭”三位志愿军老战士的回忆

“我在上甘岭”三位志愿军老战士的回忆

“硝烟滚滚、火势熊熊、杀声呐喊、铁石飞崩……勇敢的战士,轰不动炸不倒,舍生忘死,战斗在上甘岭。”歌曲《英雄颂》中的歌词,再现了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英勇奋战的场景。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190多万发炮弹、5000余枚炸弹,被投射到上甘岭阵地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战后的上甘岭,山头被削低2米,随手抓起一把砂土,里面就有十几块弹片——山被削矮了,但英勇的志愿军战士最终赢得了胜利,并用钢铁意志在这里筑起一座精神高地。

魏迪仁:黄继光精神的见证者

“上甘岭战役打响时,我是志愿军第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五团宣传干事。”谈起上甘岭战役,94岁的魏迪仁有很多话要说。

“上甘岭战役打响前,国内刚刚庆祝完国庆节,喜庆的氛围我们在战场也感受得到。为了鼓舞士气,大家纷纷回顾出国作战前表过的态:谁是英雄,谁是好汉,到战场比比看;要当英雄,绝不当软蛋……”魏迪仁回忆说。

魏迪仁至今记得,上甘岭战役中,敌我反复争夺阵地,我军击退敌人数百次冲锋。而他印象最深刻、也是最让他痛心的时刻,是1952年10月20日清晨。

当时魏迪仁正在团指挥部值班,执行上传下达的任务。“团指挥部接到一三五团二营六连连长万福来打的电话,他说,为攻下阵地,战士黄继光把炸弹扔进碉堡,用自己的身躯堵住敌堡枪眼,英勇牺牲。”

黄继光牺牲时,魏迪仁所在的团指挥部就在离阵地不足900米的地方——他看见火光漫天,听见炮声呼啸。战友的牺牲,对他来说是揪心的记忆。

“听到黄继光牺牲的消息,我难受极了。我为战友如此壮烈的牺牲方式感到痛心,同时心里也暗暗发誓:我们一定要打赢这场仗,胜利、和平,是我们给战友最好的交代。”魏迪仁说。

历史长河奔流,枪林弹雨已远去。70年间,魏迪仁经常会想起上甘岭战役,想起黄继光。归国后,魏迪仁一直牵挂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生活中一直称她为“黄妈妈”。1974年,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来到魏迪仁归国后工作的部队慰问,魏迪仁全程陪同。“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黄妈妈。黄继光牺牲了,我们都是黄妈妈的儿子,我们替他向妈妈汇报我们打胜仗了!”

1978年魏迪仁转业到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后,每年开学的时候,他都会为新生讲授上甘岭战斗英雄故事。“之所以要给学生讲这些,是因为,只有把下一代教育好,烈士的血才不会白流。”魏迪仁说。

唐章洪:让迫击炮“长了眼睛”

上甘岭战役期间,志愿首凯军中流传着一首歌谣:“冷枪战、冷炮战,打得敌人团团转,今天消灭他一个兵,明天消灭他一个班。”

歌谣中提到的“冷枪战、冷炮战”,形成于1952年。当时敌我双方长期处于对峙状态。为大量杀伤、消耗敌人,志愿军开展了“冷枪冷炮运动”,不久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一种持久性战术,获得重大效果。

今年87岁的志愿军老战士唐章洪是这方面的“高手”——上甘岭战役中,唐章洪靠着手中的一门82毫米迫击炮,歼敌420余人,有效阻滞了敌人的进攻。

1952年10月14日凌晨,唐章洪正在掩体值班,敌人的大炮突然开火,上千发炮弹雨点般袭来,整个阵地陷入一片火海,四处硝烟弥漫,爆炸声震得地动山摇。

唐章洪和战友们按战前部署,立即进入战斗,他负责操作火炮,进行瞄准、开炮,4名战友负责搬运弹药,共同向着预定芦中的目标射击。每打十几炮,就要根据经验判断、改变射击位置。

从凌晨战至午后,唐章洪和战友几乎将存储的几百发炮弹全都发射了出去,杀伤了大量敌人。

“这天下午,一枚炸弹在工事右上方爆炸,工事盖被炸飞,我被炸晕,埋在工事里,战友们立即将我挖出来抬进猫耳洞抢救。”约半个小时后,唐章洪从昏迷中苏醒,睁开眼第一句就问:“炮怎么样?”

当唐章洪得知火炮还埋在工事里,他不顾头痛、耳鸣和口鼻流血,爬回工事里同战友们一起将火炮挖出。“当时炮架损坏了,炮身还能用。没过一会儿,步兵一连传来命令,说主峰告急,要我们立即将炮弹发射到主峰阵地前沿。”

接到命令后,唐章洪把炮身抱往洞口,然后叫弹药手传递炮弹,每一颗炮弹上都留下了唐章洪殷红的血迹——就这样,唐章洪采用简便射击的方法打完了剩下的炮弹,掩护战友转入连部主坑道作战。

抗美援朝战争中,唐章洪先后参战上百次,荣立特等功一次、一等陪芹山功两次。“我获得一切的荣誉,都不属于我自己,而是属于那些为了保家卫国、奔赴朝鲜的志愿军战友们。”唐章洪说。

贾汝功:用高射机枪击落3架敌机

贾汝功曾以志愿军第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五团战士身份,参与到上甘岭战役中。

“其实早在1952年10月13日下午,敌人的飞机就开始轰炸上甘岭了。”时至今日,战场上的许多场景贾汝功都记得清清楚楚。“上甘岭阵地上空被炮弹炸起的烟尘笼罩,看不到阵地;地面一直在晃动,在坑道里等待作战的战士们像坐在鼓面上,两个人面对面坐在一起,只能看见对方嘴在动,听不见对方说什么,要是把胸口贴在地面上,五脏六腑都要被震坏;摆放在空弹药箱上的茶缸,像跳舞一样掉到地上。”

当时,贾汝功的任务是击打敌机。在上甘岭战役中,贾汝功先后击落敌军3架飞机。

“1952年10月20日上午,五圣山上空十多架战斗机掩护一架侦察机企图进行低空侦察。我瞄准侦察机射击,逼迫其在3000米之外飞行。可狡猾的敌机飞行员用太阳光作掩护,从东面向我俯冲扫射,我眯着眼睛进行还击。敌机中弹后,飞机上的机关枪弹仍旧在扫射,我等枪弹扫过后,再次进行射击。最终,一架战斗机拖着一股浓烟,栽倒下来。”贾汝功说。

贾汝功回忆,1952年10月23日,他打下一架重型轰炸机;1952年11月5日,又打下一架战斗机。除了击打敌机,贾汝功还曾在炮火密集、弹片横飞的阵地上,冲破敌人封锁,多次将弹药箱送上高地。

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下运送弹药谈何容易。“我的首长告诉过我,提高警惕,注意保存自己,才能消灭敌人。”贾汝功看到过一名运输员背着4箱弹药冲进敌炮封锁线,不幸被四处横飞的弹片击倒。“我每次只抱一箱,见前面炮弹一炸就连滚带爬地进入弹坑,就这样一点点通过千米火海封锁线。”

“上甘岭战役中,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守住阵地的同时歼灭更多敌人、减少我方伤亡,最终决定采取添油战术,就是一个班的阵地每次只派一个人、最多两个人上去守,上面的人伤亡了马上再上去一两个人。”贾汝功说,“阵地上,我们的战士无论是腿被炸断了,还是身上受伤了,只要手还能动,大家谁都不下阵地。只有这样,才能赶得上战斗的进程。”

当问到,是怎样的意志力支撑着战士们英勇战斗时,贾汝功说:“大家都能够深切感受到,祖国就在身后、亲人就在身边,绝不能让敌人的炮弹落到祖国母亲身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老战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老战士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文标签属性:

老战士:老战士酒

上一篇:辖区什么意思(辖区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Java TimePeriod.isValid方法代码示例(javatimeperiod.isvalid方法的典型用法代码示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