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鹏G6发布会上,何小鹏表示有信心在两个月内将小鹏G6卖到25万元级SUV的销量冠军。他还在采访时称小鹏G6至少月销过万才是一款称得上成功的产品。何小鹏多次在社交媒体上公开透露小鹏G6订单量火爆。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何小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何小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小鹏G6热销,何小鹏深夜进厂拧螺丝,遭员工眼神嫌弃
何小鹏真的去拧螺丝了。
7月11日晚上,何小鹏发微博称其在几个工位上尝试拧了螺丝、做了检测,但自己去属于帮倒忙,感觉全程在被嫌弃。
何小鹏还配了两张图,其中一张还是自己在车间认真拧螺丝,但不难看出,后面两位兄弟的脸上是满脸的担忧、无奈,以及对自家老板的“一丝丝”嫌弃。
G6爆火,小鹏细节满满
这次何小鹏亲自下场拧螺丝,虽然被员工嫌弃帮倒忙,但到底也是哄好了网友们尤其是G6车主们。
今年小鹏汽车旗下首款全新轿跑SUV小鹏G6在6月9日开启预售,三天斩获超2.5万预订量。6月29日小鹏G6正式上市,订单量更是突破3.5万辆。小鹏G6如此火爆,压力自然就给到生产工厂那边。
而7月份小鹏G6在多个城市启动交付,“鹏友们”自然坐不住,纷纷宽闭跑到何小鹏微博下催促,建议何小鹏去工厂“直播拧螺丝”、“睡在工厂”……这才有了何小鹏进厂拧螺丝。
本来只是玩笑话,却被何小鹏当真,即便是摆拍拧螺丝,消费者自然也是开心的。
在以前,小鹏是出了名的倾向技术,与用户沟通少之又少。对于新的研发功能,小鹏往往几个字就能概括:“优化了XX功能的用户体验”。
车主们久而久之就不再期待小鹏了,自己找车、自己体验,自我感知升级在了哪里,后来就有了这样一种说法:
买蔚来,买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买理想,买的是一种家庭和睦。
买小鹏,买的是一种加班打工。
而这次G6不一样,从前期预热、中期买点尽出再到后期交付时的精美礼盒,都让消费者感受到满满的细节。而何小鹏慎岁裂拧螺丝,更是把细节拉到了极致。
但在这样细节拉满、火爆异常的氛围下,小鹏的危机也没办法真正解决。
巨大的生产交付压力
在小鹏G6发布会上,何小鹏表示有信心在两个月内将小鹏G6卖到25万元级SUV的销量冠军。他还在采访时称小鹏G6至少月销过万才是一款称得上成功的产品。
何小鹏多次在社交媒体上公开透露小鹏G6订单量火爆,但关于小鹏G6的最新订单数据是6月28号公布的3.5万辆,小鹏汽车暂未披露最新的订单量情况。
小鹏汽车的重点工作是促进订单转化和保证供应链稳定。
但显然,小鹏汽车还未有过面临巨大交付量的实战经验,生产能力难以跟上销售速度,生产上的供应链,包括运输、交付、保险、用户教育、售后,用户运维都会呈现出巨大的挑战。
更具体而言,交付时间过长应怎么去弥补消费者、交付体验地区差异化如何减轻到最小以及如何与用户解释、交付顺序不同又应如何合理化安排……这些都是小鹏汽车接下来即将面临的挑战。
这些,单凭何小鹏拧几个螺丝可没办法解决。
小鹏能否翻身?
销量数据显示,今年1-5月小鹏汽车累计销量为3.28万辆,同比下滑38.88%,是蔚小理三家车企中跌幅最高的品牌。
而在业绩方面,小鹏汽车的业绩表现也不太乐观,数据显示,一季度小鹏汽车的营收为40.3亿元,同比下滑45.9%,环比下滑21.5%,利润方面,小鹏汽车净亏损23.4亿元,同比增长37.4%,毛利率跌至2%,为近八个季度的最低值。
而这次G6的火爆,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其20.99万元的起售价,良心的价格也不免让人担心小鹏汽车的盈利能力。
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还将持续进行漫长的雀春组织体系变革。目前组织变革才完成第一步,还有第二大步,第三大步。距离他期望的中国第一,全球排名靠前,至少要等到2027年。
但在过去的一年里,小鹏经历了部分精英团队出走、G9遭遇“退订门”、股价连续下跌等一系列打击,陷入低迷,小鹏要如何在当下的人力资源下打赢这场翻身仗?
何小鹏拧螺丝,显然只是打响了小鹏翻身的第一枪。
•END•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奇偶实验室,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二、何小鹏:我到底,焦不焦虑?
“勿蕉绿”,是小鹏汽车App商城上一款衬衣的颜色名。
在4月的车展期间,汽车CEO何小鹏穿着同款“勿蕉绿”衬衣登台,发布了公司历时5年、投入超100亿元研发的“扶摇架构”。那场发布会上,何小鹏表面上如鱼得水,但内心却百般焦虑。
他说:“汽车行业淘汰赛刚刚开始,300万辆的年销量规模将只是汽车公司的入场券。”他还说:“下一个十年,主流汽车公司只会有八家。”
至于何小鹏焦虑的源头,从小鹏的财报中就能窥探端倪——5月24日,小鹏汽车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本季小鹏营收40.3亿人民币,同比下滑45.9%,环比下滑21.5%;净亏损23.4亿元,同比扩大37.4%,环比缩窄1%;一季度汽车总交付量为18,230辆,较2022年第四季度的22,204辆下降17.9%。
对于这般窘境,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中坦言,“从2022年第三季度开始,小鹏有连续4个季度挑战期。但我始终认为‘危’和‘机’并存,促使我们更早思考如何打赢2025年淘汰赛。”
今天的何小鹏不仅有“远虑”——从淘汰赛中活下来,更有“近焦”——熬过眼前的挑战期。
“近焦”,熬过挑战期
“一些跟我们一起从零到一的高管,完成了上一阶段的任务而离开,一些内外部年富力强并且充满创业激情的同学迅速顶了上来。”
财报电话会一开场,何小鹏就主动聊起了公司在战略、组织和管理上的调整。他说:“虽然市场仍然充满了挑战,但是我看到了全体小鹏同学二次创业,再出发的激情和决心。”
今年一季度,小鹏汽车交付量数据的持续低迷,把公司逼进了一段黑暗且持久的挑战期。
具体来看,一季度销售收入为人民币35.1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人民币70.0亿元下降49.8%,并较2022年第四季度的人民币46.6亿元下降24.6%。公司将这一下滑归因于,按年及按季减少乃主要由于汽车交付量减少及新能源汽车补贴终止。但这同时也导致了,一季度总收入金额的下滑。
此外,一季度净亏损为人民币23.4亿元,较2022年第四季度的人民币23.6亿元减少1.0%。一季度毛利率为1.7%,公司解释称:培早州同比和环比减少主要由于销售促销增加和新能源汽车补贴届满所致。
毫无疑问,小鹏汽车是“蔚小理”阵营,受价格战影响最大的一家。
因为,相较于和理想主攻的30万元以上价位区间,小鹏所面临的对手更多、更强、更疯狂。一方面,是来自、采用“规模效应”的降价打击;另一方面,是传统合资燃油车对主流价位区间的“以价换量”策略。
对于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上提到公司当前的策略——“规模优先”。
“我们肯定是希望在如此竞争激烈情况下,采用规模优先的平衡定价法。我们看到碳酸锂等材料成本的变化与波动,以及看到我们自己做到相对可控成本的情况下来进行定价,包括今年的G6和后面的一些车型。”在何小鹏看来, 公司最终希望实现是有竞争力的定价,且能够在相当长时间稳定这个价格。
除了定价策略要更激进之外,小鹏汽车的当务之急还是提升“运营效率”。财报显示,小鹏在一季度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为人民币13.9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人民币16.4亿元减少15.5%,并较2022年第四季度的人民币17.6亿元减少21.0%。这与新上任的总裁王凤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何小鹏提到,王凤英从今年1月30日入职到现在,大概睁茄4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给小鹏营销和服务层面已经带来的变化可以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从组织上把原来小鹏汽贸和销售两个部门合二为一,大量中台放在前台,把原来大中台变成一块小的前台;
第二,整合由原来多条业务线的服务统一为一个服务端来管好业务服务。过去三个月内,NPS(净推荐值)在每个月都有明显上升;
第三,在营销服务效率上,正在引入很多的工具,包括工具的使用、项目的使用、内部扁平化管理的体现;
第四,在销售端,花力气去解决如何去培训、如何去指导、如何降低SKU等问题;
第五,在渠道上,包括中国的渠道和全球的渠道,配蔽从第三季度开始会有较大的变化;
此外,针对品牌层面的变化,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上做了一番预告——“后面,我们会把品牌的活性、温暖等一系列特性对外发出。这是近期在大营销服上的变化,脱胎于小鹏,但是又有很大的变革。”
“远虑”,从淘汰赛中活下来
《论持久战》一书中写到:“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也没有主动”、“劣势而有准备之军,常可对敌举行不意的攻势,把优势者打败”。
被“销冠光环”冲昏头脑的小鹏汽车,在前两年并没有居安思危,更没有像那样将“规模效应”的理论贯彻执行下去,乘胜追击、把优势点打穿打透。
从产品层面看,小鹏推出的多款新产品都在各自为战,没有形成标准化足够高的整车平台和技术框架,导致BOM成本高企,产品定价没有杀伤力。从财务数据看,持续增长的研发金额,未能有效地转化为订单和营收的增长。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小鹏的对新车型的开支依旧在上升。今年一季度,小鹏的研发开支为13.0亿元,同比增长6.1%,环比增长5.3%。
但对于接下来更残酷的市场竞争,小鹏从技术端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在上海车展期间,小鹏汽车发布的“扶摇架构”,这其实就是将公司现有的技术积累“整体打包”,类似于吉利的浩瀚架构、的PPE平台、通用的奥特能平台。
何小鹏表示,“我们在研的多款新车型,涵盖15万到35万的价格区间和不同类型,将会共享动力、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平台。未来我们新车型的研发周期将缩短20%,架构部分的零部件通用化率最高可达80%,从而实现新车型研发费用和BOM成本的大幅下降。”
首先,从扶摇开始,小鹏将逐步与400V平台挥手告别。
去年,小鹏旗舰车型G9上引以为傲的800V高压平台,在扶摇架构的车型中将全部标配,包括即将上市的——以动⼒电池、电驱、电源、压缩机为核心的三电部件,将实现全域800V。这带来的好处不单单是充电更快,而是整车能效的大幅提升。
前两天,笔者对小鹏G6四驱版车型,进行了一番长途实测体验。在广州雨天、乘坐三人、空调22度左右的条件下,以120km/h的时速行驶了100多公里左右的路程,表显的平均能耗16.5kWh/100km。从官方数据看,两驱版的最低百公里电耗还能低至13.2kWh。
小鹏G6
何小鹏表示,“小鹏最重要的一个技术创新,是如何用最少的电池跑最长的真实续航。”所以,小鹏G6只提供了66度/87.5度两个电池的版本,但最长续航里程却能达到755公里。更小的电池容量,也意味着成本更低、整备质量更轻,其受益远大于堆电池容量的路线。
”蔚小理“三家都会往高压平台的方向走,但小鹏的步伐更快。目前,蔚来只在桩端开始布局了800V高压快充桩,但全系车型都是400V平台。而理想的纯电车型,已经明确采用基于碳化硅芯片的800V高压平台,但发布和量产时间都要到今年底。
小鹏G6
其次,城市级智能辅助驾驶,小鹏要继续往前跑。
在今年3月底,小鹏在广、深、沪对G9和P7i的Max版车主全量推送了城市NGP功能。从节奏上看,小鹏是“蔚小理”中最早量产该功能的一家。作为对比,理想计划是从6月开始城市NOA的早鸟测试,而蔚来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相较于上一个大版本,小鹏G6在交付前又成长了一番。
比如,上次我们在3月底的城市NGP体验中,就遇到多次被加塞的情况,但G6上就升级了防加塞能力,如果有车试图从侧后方塞进来,NGP会动态调整跟车距离。另外,像我们此前上一版遇到过路边占道临停车辆的场景,现在版本会更快地作出绕行动作。连续绕行的能力更强,绕行时机也更果断。
城市NGP对异性车辆的绕行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扶摇架构之上的后续新车型,也都会支持的XNGP。从硬件到软件层面的统一,会大大缩短开发周期,并提升迭代效率。在小鹏G6量产时,城市NGP功能也都是同步交付给用户使用,与G9和P7i并入同一迭代节奏。
根据规划,小鹏将在今年三季度末,向没有高精地图的城市陆续开放不依赖高精地图的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何小鹏表示,“目前XNGP达到新手司机的驾驶水平,在海量的城市场景数据以及强大的后台数据闭环训练体系的帮助下,我们计划每季度OTA一次,增加XNGP的一年驾龄,不断提升安全性和泛化能力。”
在谈到先发优势时,何小鹏说到:“我们在行业里面,还没有看到有谁在无图的环境能够做到我们今天的水准。”而将优势具体量化之后,他表示:“我还是很有信心认为,小鹏比中国其他自动驾驶公司在量产上的领先都超过12个月。”
小鹏G6
最后,在制造端,向“马斯克老师”看齐。
特斯拉钻研已久的“电池车身一体化”和“一体化压铸”技术,小鹏如今也都会了。从扶摇架构开始,小鹏将引入“前后⼀体化铝压铸”和“CIB电池⻋⾝⼀体化”技术。
比如在G6上,就采用了国内⾸个前后⼀体化铝压铸量产⻋⾝。其最⼤压铸⼒达12,000吨,⼀次压铸成形,这一⻋⾝结构,能够减少零件数量、提⾼整⻋刚度、优化⻋⾝轻量化;而CIB电池⻋⾝⼀体化,则能够提升空间利⽤率,优化车内的垂直空间。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时,降低整⻋质⼼⾼度,提升操控稳定性能。
从三电到智驾再到制造,小鹏的研发投入确实换来了产品的领先性。对于G6的市场表现,何小鹏表现出一如既往的自信,“我们期望G6的销量达到了P7全部的销量的2倍或以上,这才是G6比较合格的。”
总之,在扶摇架构发布之后,何小鹏就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到2025年的矩阵,在同一个平台上,2023-2025年小鹏产品矩阵大概有10款车型,同时期望能够用非常好的成本去和规划控制出来。把20到30万以内做好,这是我们的核心目标。”
写在最后
“蔚小理”三家,今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
理想的焦虑点在于——在增程电动大卖之后,纯电动产品能否延续爆款神化,焦虑程度较轻;蔚来的焦虑点则是——在舆论消息的压迫之下,能否扛起销量重任,焦虑程度略重;而小鹏的焦虑与蔚来类似——在销量触底之后,G6能否帮助小鹏重新回到新势力的头部阵营,焦虑程度最重。
归根结底,就是回答一件事——规模。
正如,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微博上写到的一样:“如果L9、L8、L7三款车的总销量下降到五六千台/月,理想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暗信号,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何小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何小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文标签属性:
何小鹏:何小鹏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