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的对策有哪些?(请结合实际,试述稳定农产品价格的主要措施。)(【:粮商乘机投机、哄抬粮食价格稳定农产品价格的主要措施)

面对有些粮商乘机投机、哄抬粮食价格的行为,可以通过调整政府的粮食储备以及鼓励更有效的跨地区粮食运销来平抑。跨地区的农产商品交易必须对市场价格差异敏感、有强烈利益动机的中间商来推动,市场才会灵活有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粮食价格稳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粮食价格稳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们国家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的对策有哪些?(请结合实际,试述稳定农产品价格的主要措施。)(【:粮商乘机投机、哄抬粮食价格稳定农产品价格的主要措施)

文章目录:

  1. 我们国家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的对策有哪些?
  2. 请结合实际,试述稳定农产品价格的主要措施。
  3. 稳粮价!国际粮价上涨37%,国内粮价跟上涨,官方采取2大措施应对
  4. 小麦跌破一块五,国内粮食价格持续走低,为何还要大量进口粮食?

一、我们国家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的对策有哪些?

①增加对农业的优惠和投入。农产品具有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公共产品的属性,需要社会的投入,不能仅由粮食主产区或者农民来承担。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势在必行。只有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农民收入,才能形成对粮食有利的环境和态势,提供保障者宏粮食安全的可靠基础,真正实现持久意义的国家粮食安全。在财政支持农业的措施上,应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补贴,增加对产粮大县的补贴标准;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国家应进一步提高农机购置清闷的补贴;进一步提高粮食直补标准和农业综合补贴标准,促进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②通过发展小城镇,促进乡镇企业的合理布局,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③充分发挥国内外市场的作用。任何国家或地区的粮食供求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波动,这反映了市场供求的变化。面对有些粮商乘机投机、哄抬粮食价格的行为,可以通过调整政府的粮食储备以及鼓励更有效的跨地区粮食运销来平抑。跨地区的农产商品交易必须对市场价格差异敏感、有强烈利益动机的中间商来推动,市场才会灵活有效。政府应该改革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流通体制,积极开放、鼓励、支出民营的粮商和各种农产品的中间商进入,开展市场答嫌弯竞争;对于某些种类的农产品,可以考虑通过国际市场来调剂余缺,平抑国内市场的价格;建立更多品种农产品的期货市场可以更好地反映供需情况,减少游资的炒作。

二、请结合实际,试述稳定农产品价格的主要措施。

【答案】:稳定农产品价格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建立市场检测预警系统,做好市洞岁场调控。

二、要认真落实好中央1号文件精神,突岀加磨扒强各项农业基础建设,抓紧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推动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引导生产要素更多地向农村集聚。

三、保证收购资金充足。稳定粮食和棉花的价格对于稳定农产品价格至关重要,而保证收购资金的充足对于稳定粮食和棉花价格发挥着关键作用。

四、完善农业支持度必须要同时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五、加强对瞎颤昌农产品流通的管理,限制农产品的炒作。

三、稳粮价!国际粮价上涨37%,国内粮价跟上涨,官方采取2大措施应对

近日,无论是生猪价格、还是仔猪价格,都在“牟足劲儿”地向上涨,截止目前,生猪价格已经非常接近养殖户8元成本线,而仔猪价格已经涨超30元成本线大关,猪市形势可谓“一片大好”。
猪市行情扭转,带动饲料行业需求增长,据贸易商预计,接下来5-6月份,我国每月大致需要700-800万吨大豆。
而官方数据显示,我国2021年的大豆总产量为1640万吨,仅够国内两个月的市场需求量;对此,我国只能是不断地加大对国际大豆的进口量。
国际粮价同比上涨液漏37%,带动国内粮价上涨
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20日表示,当前的粮食安全危机将持续数月,甚至可能持续至明年。
粮价上涨有几方面原因所致:
1、俄乌冲突拉锯,保守估计,2022年乌克兰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将减产40%以上;2022年乌克兰粮食产量减产至少三成。
2、去年国际大豆主要生产国由于自然灾害及天气原因,导致产量下降明显,供应紧张,进而导致国际粮价同比上涨37%。
3、近两年,国内养殖行业蓬勃发展,对于饲料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玉米、大豆等粮食被广泛用作畜禽饲料,带动国内粮价上涨。
4、疫情影响,海运运费涨价,贸易商成本增加。
而农民也吐槽种地收益低,惜售情绪浓厚,进而推动国内粮价走高。
官方加大粮补力度,采取两大措施稳粮价
虽然我国的粮食基本保障没有问题,但是粮食安全这根弦要时刻绷紧,何况,我国的大豆供应缺口还比较大,对此,2022年官方通过多项措施来稳定粮食生产。
一、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新模式。
由于我国气候原因及适宜耕地面积受限,通过创新种植模式达到提高种植面积的目的,与此同时,官方还积极提供技术指导,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尽力提高粮食的单产面积。
二、加大种子、化肥和农用燃油等相关补助。
国际局势的不稳定,造成粮食肥料短缺,国内相关的肥料产品(尿素、钾肥、复合肥等)价格也迎来了大幅上涨,对此,国家一方面投放国储肥料,一方面加大相关肥料的补贴费用,据透露,官方将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共计200亿元。
种子、农用燃料等也有相应的补贴措施。
2022年,由于国际、国内局势的改变,官方的农业补贴也相应做了调整,一方面,国家加大了对重点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及补贴力度,特别是轮清大豆、玉米等需求量大的农作物;另一方面,农业补贴发放时间也较往年提前,据以往统计,每年农业补贴大多在6月份左右发放,而今年官方明确要求在4月30日之前发放完毕,将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粮食产量稳定了,粮价就稳定了!饲料原料价格稳定了,距离饲料价腊埋前格稳定还远吗?

四、小麦跌破一块五,国内粮食价格持续走低,为何还要大量进口粮食?

一季度,无论是小麦,还是大豆和玉米,国内粮食价格均呈现出弱势下行趋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2月粮食进口量大幅增加。是国内粮食供需形势发生了改变还是其它原因?国内粮食价格持续走低,为何我国还要加大粮食进口量?本文将做简要分析。
一季度国内粮食价格持续走低
在一季度,小麦、玉米和大豆的市场购销价格均呈现出下降趋势。
小麦:均价跌破一块五,超出业界预期
自春节过后,国内小麦坦做价格就进入持续下行模式。而跌幅也是相当惊人,截止3月28日,全国小麦均价已经跌破1.5元/斤,小麦主产区的平均价格下跌幅度均在220~280元/吨之间,这多少有些超出了业界的预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22年,全国小麦总产量13772.5万吨,较去年同比增加77.7万吨,而小麦进口量将继续维持在950万吨以上的历史高位,本年度小麦供应同比增加。而从需求端来看,国内小麦消费主体是面粉企业,在春节过后,面粉企业开工率提升仅维持了一周左右的时间,随后开工陆续下调,从中反映出春节过后消费恢复不及预期。
面粉需求下降成为面粉企业下调小麦收购价格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小麦价格的持续下跌,面粉经销商“买涨不买跌”的心理持续蔓延,导致面粉企业走货缓滞,小麦价格进一步承压。而从饲用替代的角度来讲,从2022年以来,小麦价格持续上涨,和玉米差价长期维持在300元/吨以上,小麦饲用中替代玉米作用丧失,预计饲用需求同比减少幅度在1600万吨左右。
另外,从阶段供应来看,由于去年小麦价格有着不俗的表现,随着小麦价格的下跌,基层农户售粮积极性明显降低。根据机构统计的数据,在2月底,小麦主产区售粮进度同比明显偏慢6个百分点,市场仍有1成左右粮源。
在总供应量增加、基层阶段性粮源余粮尚可,叠加小麦周度竞价销售以及各级储备库轮换出库,小麦市场整体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格局,也成为小麦价格持续下跌提供了基础。
玉米:多重利空夹击,价格震荡下行
和小麦价格类似,玉米价格在春节过后,也持续走出震荡下行趋势,只不过在跌幅上相对小麦而言要稍微温和一些。截止3月28日,全国玉米均价2744.08元/吨,较一季此氏度初的2814.94元/吨,下跌70.86元/吨,跌幅2.52%。
春节过后,尽管售粮节奏相对平稳,但从替代品来讲,几乎全是利空。首先,小麦价格大幅下跌,使得小麦在饲料中的替代作用再次出现;其次,随着进口玉米实现顺价且利润可观,春节过后玉米进口大幅增加。特别是3月中下旬,连续数日大批量采购美玉米,更是让国内玉米价格腹背受敌。
另外,陈谷拍卖,欧美银行破产事件引发的宏观避险情绪加重,使得国际谷物未来价格走向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还有黑龙江出台政策鼓励在俄投资的种植企业粮食回运,都对玉米价格形成利空。
更多玉米行情,请观看新农鸣推出的专栏:
大豆:产业利空主导,缺乏涨价动力
2022年,在“扩大豆”工程的提振下,我国大豆产量首次突破了2000万吨,达到了2029万吨,和2021年相比,产量增幅达到了23.71%,成绩虽然可喜,但国产大豆的市场消化能力却受到了严峻考验。因此,在秋季收获后,国内大豆价格一路高开低走。
由于本年度大豆和玉米种植利润相差悬殊,为了提振大豆种植积极性,在提高大豆种植补贴的同时,3月9日,收购主体在大豆主产区黑龙江和内蒙古启动了新增国储大豆收购计划,在不区分蛋白含量的同时,将大豆收购价格上调5分至2775元/吨,增储计划将持续至4月底。受此提振,尽管市场走货速度加快,大豆价格较前期也出现了小幅反弹,但在产业利空主导之下,缺乏涨价动力,截止目前,大豆收购价格仍低于1月初。
国内粮食价格持续走低,为何还要大量进口粮食?
根据海关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2月,我国共进口粮食2674万吨,同比增加7%。其中,小麦进口量为299.27万吨,同比增长38%;玉米进口量为533万吨,同比增长13.8%;大豆进口量为1617.3万吨,同比增长16%。
另外,根据美国农业部披露的数据:从3月中下旬开始,我国进口美玉米让扒衡进程加速,从3月14日开始,在9天时间的8个工作日里,我国就从美国采购了275万吨玉米,采购力度之大,实属罕见。
一边是国内粮价持续下跌,一边是进口大幅增加,这让大家百思不得其解:为何国内粮食价格持续下跌,还要大量进口粮食?要了解透彻这个问题,就需要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说起。
国际粮食市场风起云涌
近期,在资本市场密切关注欧美银行业风险之际,业界仍对未来食品价格上涨感到担忧。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受疫情影响,全球粮食供应链受到严重考验,带动粮食价格出现过度上涨的趋势。根据欧亚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全球食品价格仅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就飙升了46.5%。另外,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显示,全球食品价格指数从2020年的98.1提升至2022年的143.7,虽然在2022年下半年开始回落,但仍明显高于2019年。
问题是,如果翻看全球粮食产量,其实下降的并不多,甚至处于历史高位,那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广泛的食品价格上涨呢?虽然有些人可能会争辩:食品也是商品,其市场价格会受到正常波动的影响,但从过去两年的涨幅来看,超过了正常的市场运行逻辑,成为很多国家通胀高企不下的关键因素。
如果不考虑各大央行注入的过多流动性,导致近两年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第一个因素是俄乌冲突对粮食市场的影响,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价格上涨;第二个因素是气候变化带来的干旱,导致粮食生产出现问题,这也影响了粮食价格。
乌克兰是全球主要谷物出口国,被誉为“欧洲粮仓”。其玉米和小麦出口占全球市场的10%以上。由于地缘冲突,其2022年粮食总产量预计为5400万吨,低于2021年创纪录的8600万吨。
根据乌克兰农业部的数据,截至2023年3月27日,2022/2023年的粮食出口总量为4480万吨,其中3月份出口了429万吨。由于种植面积和产量下降,2023年乌克兰的粮食收成可能只有3400万吨,与上年相比下降37%,与2021年相比下降60%。
俄乌危机直接影响了全球食品供应链,进而加剧了食品通胀。世界银行警告说,俄乌冲突后出现的食品贸易限制加剧了全球粮食危机,各国正试图增加国内食品供应并抑制通货膨胀。截至2022年12月,仍有19个国家在实施食品出口禁令,8个国家实施食品出口限制。
气候变化是影响全球粮食生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2022年,罕见的极端高温和干旱威胁到世界大部分地区的粮食种植和库存。气候学家指出,2022年是欧洲大陆50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年份。
此外,化肥短缺加剧了粮食危机。市场数据显示,作为氮肥常用原料的尿素价格在2022年的涨幅是2021年的两倍多。天然气短缺还导致欧洲化肥厂宣布减产或停产,这导致全球农民可用的化肥短缺。俄乌危机导致粮食、石油、饲料和化肥供应链收紧。能源价格上涨也增加了农业部门的生产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气候问题可能会给全球粮食危机带来新的压力。刚刚过去的干燥暖冬给南欧和西欧带来干旱,法国北部、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情况尤为严重。目前,阿尔卑斯山在春季和初夏的融雪预计将显著降低相关河流的水位,地中海南部和东部地区的气候比往常更温暖、更干燥。有机构预计,2023年夏季,欧洲和地中海地区可能再次出现与2022年类似的极端高温。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今年可能出现的异常气候变化将对农业生产和食品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3月3日,粮农组织最新报告称,截至今年2月,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已连续11个月下跌,较2022年3月的峰值下跌18.7%,但仍为12年来最高。同月,国际小麦价格小幅上涨,部分原因是美国天气干燥导致供应担忧,出口商之间的激烈竞争抵消了部分价格上涨。粮农组织指出,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导致更严重的干旱和降水格局变化,是长期导致粮食减产的主要因素,2023年不太可能得到有效缓解。
由于俄乌危机和气候相关的干旱影响,今年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风险越来越大。而我国一直在努力提高国内粮食产能,但对粮价上涨的风险也不能掉以轻心,这是我国粮食进口增加的第一个因素,可以说,是从全球视野下做出的战略性决策。
当然,有人会反问:国内粮食连年丰收,为什么不优先采用国内生产的粮食?况且现在国内粮价处于持续下跌阶段,这会让国内粮食价格雪上加霜,这不是在打压国内粮食价格吗?这就有必要对国内粮食供需格局做简单的了解。
我国粮食安全的形势及挑战
在过去三年,尽管严格控措施对企业和居民收入造成了很大影响,但我国并没有和欧美国家一样,出现高通胀的压力,这得益于强有力的物价调控措施。
截至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公斤以上。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今年,我国提出了粮食产量再增产千亿斤,这个挑战很大。从1.1万亿斤增加至1.2万亿斤,用了2年时间。从1.2万亿斤增加到1.3万亿斤用了3年时间,但在1.3万亿斤上保持了8年,这是因为粮食产能越高,在自然资源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增产越难。
最近几年,我国日益面临严重极端天气的扰动,进一步制约了粮食增产,甚至可能导致区域性大面积减产。因此,我国粮食供需平衡很脆弱,如果粮食产量出现波动,对国内粮价影响很大。因此,通过进口增加储备是我国稳定国内粮食价格的主要措施之一。我国粮食价格之所以长期保持稳定运行,也正是得益于粮食储备充分发挥了“蓄水池”的调节作用。而在每年进口的粮食中,之所以实行配额制,除了保护农民收益外,很大一部分是对储备粮的补充。从这点来说,增加进口利大于弊。
由于我国资源禀赋受限,我国将更多的耕地首先用来保障口粮小麦和稻谷的生产,而饲料和工业用粮,更多依赖进口,因此,也形成了国内、国外“双循环”的粮食格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在由“吃得饱”向“吃得好”的转变过程中,对肉蛋奶的需求大幅增加,这也导致我国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进口量逐年增加。例如大豆和玉米,二者的进口就占到了每年粮食进口量的绝大多数,风险较大,但在当前的现状下,依赖进口可以说是唯一选择。
在每年新粮上市阶段,国内粮食供应充足,但是随着新粮消耗,总有一段时间会出现所谓的“青黄不接”。例如,六七八月份的玉米。另外,我们都知道去年国内豆粕价格创下历史高位,也是因为去年前期进口大豆减少所致。所以,为了对未来出现的供应短缺,一般都会提前做好未雨绸缪,而当下国际粮食价格正处于相对低位,从成本角度出发,是我国大量进口粮食的最佳时机,这也是今年1~2月份我国粮食进口量增加的原因之一。
另外,随着近几年玉米价格持续上涨,截止2022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4307万公顷,超过小麦,成为第一大粮食作物。同时,从进口构成来看,每年进口的大豆维持在9000万吨左右,而玉米为2000万吨左右,进口结构失衡。因此,近期大规模进口玉米,也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关,通过进口玉米,倒逼种植户向种植大豆转变。
总之,国内粮价走低而进口增加,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理解。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期粮食价格持续走低,农民种植积极性将会受到极大影响,这就需要通过收储等措施来提振市场,以防出现过度下跌。另外,也需要通过加大补贴、调控化肥、种子等农业投入品价格等方式,稳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唯有如此,才能牢牢把住“国之大者”—粮食安全的底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粮食价格稳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粮食价格稳定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文标签属性:

粮食价格稳定:csgo饰品价格稳定

上一篇:探索神秘名著小知识(探索神秘名著小知识有哪些)(大话西游2:问道宠物探索给什么神秘宠物?)
下一篇:大米短缺是真的吗(2022年2月份大米为什么销量低)(2022年2月份大米出口下降16%,美国前半年出口下降16%)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