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霸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吗?我们知道黄天霸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养子,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他的父亲黄玉成曾经担任过云南布政使,后来因为战争失败被杀。所以黄天霸从小就跟着自己的叔叔黄玉成一起生活,他的叔叔黄玉成对他非常好,经常教他武功,还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叫做黄天霸。黄天天霸长大之后,就开始跟着自己的叔叔学习兵法,还拜了当时的名将李成梁为师。
临西四中 邓连朝
赏读吕梦杰整理的民间故事《十不全的传说》,深为施世伦的辩才所折服,同时也为吕梦杰的文笔所折服。
遗憾的是,搜集整理民间故事《十不全的传说》的吕梦杰,对于今天的我来说,实在陌生的很,甚至连对方是干什么的都不得而知。
对于民间故事《十不全的传说》我们首先从字词语境上入手赏析。
文中第一自然段“众人带着带着咸菜疙瘩给这位雕塑泥像上供。”这里的咸菜疙瘩也就是咸菜块,即将用盐腌制的咸萝卜、咸疙瘩切成一个个小块,以便进食。众人为什么不用大鱼大肉供奉呢?文章最后一段给出了答案:在施世伦几十年的官吏生涯中,从不与肉人民,还经常把自己的薪水救济贫困乡民,而自己却粗茶素饭,时常用咸菜就餐。所以众人一直用咸菜为他上供,以祭他的功德。
文章第二段描写施世伦周身上下均有缺陷:秃头、麻脸、塌鼻、单眼、偏耳、长腮、大肚、罗锅、小手、短腿,真是个十不全。秃头就是头秃,头发稀少或没有,自我解嘲的说法是长得着急。麻脸,就是脸上长满了麻子,那时代天花麻疹还威胁着人们的生命,满脸麻子就是后遗症。塌鼻就是鼻梁塌陷,过去选官讲究五官端正,对鼻梁而言就是隆鼻即鼻梁高大。单眼根据文献记载应为眼斜。跟下面的偏耳相对应,使人看起来更丑陋。长腮就是大长脸,大肚就是肚子大,罗锅就是脊背弯曲,小手短腿更是通俗易懂。施世伦机智地把自己的身体缺陷夸耀了一番,第一说明他确实有两把刷子,不可小觑。第二这个传说用他身体的丑陋衬托他的清正廉洁、功德无量,可谓欲扬先抑,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群众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
其次关于《十不全的传说》的历史文化背景
清代中叶,出现了一部公案侠义小说《施公案》。小说写的是清康熙年间江都知县施仕纶(即施公),在一班侠客、义士(主要人物是黄天霸)辅佐下审案平冤的故事,之间,还穿插了不少绿林好汉的活动、以及他们相互矛盾斗争的故事。在小说中,施公是一个清明如镜、持廉如水、料事如神、除暴安良、执法如山、为民申冤的清官,
小说、戏曲中施公的原型,就是清初晋江名人施世纶。施世纶,字文贤,号浔江,晋江县衙口乡人,后被编入清朝汉军镶黄旗。祖父施大宣。父亲施琅,原是郑成功军旅中得力部将,后与郑发生龃龉投归清朝,授靖海候。世纶为其次子。因为父亲是靖靖候,所以他没有经过科学进身之途,直接受朝廷封荫,出任江苏泰州知州,是年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他年仅廿六岁。任上,淮安下河发生水灾,朝廷派了两名大臣来监督防堤修工,跟着来了一帮随从人员,有的竟然倚仗权势,在地方上侵扰民众。作为地方官的施世纶,见此情状,怒气难抑,对作恶者,坚决绳之以法,不留情面,老百姓赞声啧啧。康熙廿八年(1689年),皇帝南游,得知施世纶治迹彰著,深得民望,就开了“金口”,称他是“江南第一清官”,并准备加以擢升,因督臣挽留,才就地晋授扬州知府。是年三十一岁。 康熙三十二年,调任江宁(南京)知府。康熙四十三年,移任安徽;康熙四十四年,任太仆寺卿;康熙四十五年,因失察湖南乱兵劫掠之事被夺官;不久,复授顺天府尹。从此以后,他一直就宦场得意、官运亨通了。康熙四十八年,授左副都御史,兼管府尹事;康熙四十九年,迁户右侍郎,总督仓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出任漕运总督,是年五十七岁。任漕督时,施世纶做了件深得民心的事;时陕西发生灾情,他奉命亲临查罕,发现百姓颗粒无收,全省官府的仓廪,也虚耗殆尽,弊端百出,窃盗成风,尤以西安、凤翔两府,情况更为严重。他具疏上奏,首先弹劾两府头头。并大开仓廪,赈济饥民,如及时雨,民得实惠,以后,事成归时,老百姓扶老携幼,送行十里,还为他造了一座生祠,加以奉祀。施世纶任漕督时,已经体弱多病,终因不堪支撑而乞林,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五月病故,终年六十四岁。
施世纶平生好学,善诗能文,著有《南堂集》八卷,《倚红词》一卷。在施琅的7个儿子中,施世纶排行老二。虽因父亲的功绩,他一降生便得朝廷“荫庇”,但这个侯门公子并未沾染公子哥儿习气。与貌相魁梧、“膂力绝人”、“环步数巡”的父亲相比,施世纶自小体弱多病,长相更是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很丑。清人邓之诚就将他描绘成“五行不全”的人。这就是康熙为何御赐其名“施不全”的缘故。然而,就是这位“生而清羸多疾”的“施不全”,将中国历史中的为官之道推上一个极致,成为当官不贪污受贿、不敲诈勒索、凡事“以民为本”的道德典范。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年仅26岁的施世纶未经科举进身之途,直接受朝廷封荫出任泰州知州。看惯了官场“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当地百姓,对于这位未经正式选拔的年轻官员的德行操守一开始没有寄予太多的希望。不久,淮安发大水,朝廷特派两位钦差大臣到泰州监督河堤工程。哪知他们的随员品行不端,其中有个随员看上了当地一个州女,明知她已有婚约竟强纳为妾。此时,作为泰州“父母官”的施世纶出来主持公道。他不畏权贵,坚持正义和公道,维护百姓利益,终使该女子平安回到家人身边。对于经常骚扰村民百姓的其他一些官员,他也有言在先、后予严惩。从此,大小官吏再不敢借治水之名肆意妄为、欺压百姓,泰州风气为之一变。施世纶以清廉正直的形象改变了村民百姓之前对他的看法,“清官”之称口碑相传。
后来,施世纶先后任过江南淮徐道、湖南布政使、顺天府尹等诸多要职,而其中最“肥”的一个差事还数江苏漕运总督。当时负责漕运的人中,就连最低级的押运武官都能从中克扣漕米、藏货纳赃。施世纶作为漕运总督亲临基层,身体力行,踏实干练地解决漕运内部管理混乱的痼疾。为整顿官吏借检验米色好坏克扣漕米、敲诈船丁的恶习,他亲自上船开舱检视,并只和船丁悄悄说话,不许其他官员在旁窥探偷听。验毕,他即令船只开走,让船丁免除被敲诈之苦。对于那些敲诈克扣、中饱私囊的官员,他施以重罚,“立杖辕门,耳箭示众”。三四年间,原先一团糟的漕运政务便被施世纶整肃一新,漕船得以按期往返。此外,为避免恶劣气候及特殊水文情况给漕运带来不便,他还经常带上两三个文书,驾船沿河勘探、记录河道情况。因此,每有遇险船只,总能在他和随身人员的疏导下化险为夷。他长期积累的经验,甚至能让他十分准确地预测某船某日应到某处,以至不少押运的官员将施世纶视为神明。
施世纶一生为官30余年,秉性耿直、为官清廉,连康熙帝都对他赞许有加。康熙帝说:“施世纶朕甚知之,其操守果廉,但遇事偏执。百姓与生员讼,彼必庇护百姓;生员与缙绅讼,彼必庇护生员。”但是,施世纶这样做也得罪了不少别有用心的人。一次,施世纶奉命去陕西协助当地总督鄂海督办军饷。正逢陕西大旱,饥荒严重,而此时当地粮食储备空虚,他便上疏弹劾鄂海。鄂海知道后,借故拿施世纶在会宁当知府的儿子相威胁。施世纶坦言:“我自当官后连自己的性命都不顾,对于挟儿吓父的举动我还怕什么?”他坚持上疏,终使鄂海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民众感念他的恩德,为他刻石立碑,加以颂扬。
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施世纶调任江宁(今南京市)知府,3年后病逝于斯。江宁人民闻讯,自发聚集了万余人,为他服孝。岂料守孝期间,施世纶老母又不幸去世,江宁人民每人捐出一文钱,集资在府衙前修建了名曰“一文亭”的双亭以示纪念。后来,此事被世传为佳话
事实上,这个施公实有其人。清朝陈康祺《郎潜纪闻》载:施公“字文贤,号浔江。靖海侯琅之仲子。少多疾,长好读书,年二十六岁,任泰州牧,有强干名。”据史料载,“世伦性警敏,听断如神,自司牧历大吏,清白自持,始终如一。”还说他,“以治河劳卒于官”,正因为如此,所以当时及后世的人敬重他,“比宋之包孝肃,明之海忠介,故俗口流传,至今不泯也”(《郎潜纪闻》)。可见百姓对施世伦评价甚高。那么施世伦是怎么成为十不全的呢?《施公案》里反复称施公为“施不全”,这是因为施世伦少时多病,多残疾,康熙赐名为“施不全”。史料载:“施名世伦,御赐讳不全,为人清白,五行甚陋。”清朝的邓之诚《骨董三记》中也说:“施不全,顾公燮〈消夏闲记〉中云:‘康熙时施抚军世伦,系将军琅之子,以公荫。貌甚奇,眼歪,手卷,足跛,口扁。’”由此可见,“十不全”是由“施不全”转来的。由此,“十不全”就被赋予了具体的人物形象。
至于民间的“十不全”传说,就更多了。据说有人能讲出成套的故事。有这样一个传说,施公因为政绩昭彰,被康熙殿上召见。皇上见施公嘴歪眼斜,手卷足跛,“人相不足”,心中不悦,说:“卿有何才?卿有何能?”施世伦不卑不亢,说:“臣经史子集无所不知,诗词歌赋无所不晓。”圣上说:“那你就以自己为题,吟一首诗吧。”施世伦当即朗声诵道:“秃头赛明月,麻面似星辰。罗锅朝见主,腆胸满经纶。只眼辨邪正,口歪问事真。一手写篆字,单腿跳龙门。”皇上听了,大笑赐赏。显然,这仅仅是个民间故事而已,不可能是真的。起码,这首诗就过于俗俚。
至于“十不全”是什么时候享受香火的,这就很难说清了。起码是在施世伦、康熙之后,那么,距今也不过是二三百年。
本文标签属性:
历史人物:历史人物陈天一
真实:真实小广告
人物:人物画像
黄天霸是:黄天霸和窦尔敦谁厉害
黄天霸:黄天霸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