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上市公司中哪些在近年出过财务丑闻?(世通公司的财务丑闻)(关于天合化工三季度财务丑闻的解析)

国内上市公司中在近年出过财务丑闻:一、獐子岛:2014年10月31日,已停牌半月余的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受北黄海冷水团异常变化的影响,部分海域底播虾夷扇贝发生重大损失,决定对大额存货进行核销处理及计提大额存货跌价准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财务丑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财务丑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国内上市公司中哪些在近年出过财务丑闻?(世通公司的财务丑闻)(关于天合化工三季度财务丑闻的解析)

文章目录:

  1. 国内上市公司中哪些在近年出过财务丑闻?
  2. 世通公司的财务丑闻

一、国内上市公司中哪些在近年出过财务丑闻?

国内上市公司中在近年出过财务丑闻:

一、獐子岛:

  2014年10月31日,已停牌半月余的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受北黄海冷水团异常变化的影响,部分海域底播虾夷扇贝发生重大损失,决定对大额存货进行核销处理及计提大额存态枝货跌价准备,合计影响净利润7.63亿元。

  该公司公告称其105.64万亩海洋牧场发生自然灾害,根据该公司协同海洋科学家和会计师到现场进行系统调查结果,獐子岛决定对105.64万亩海域成本为7.35亿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放弃采捕、进行核销处理,对43.02万亩海域成本为3亿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2.83亿元,扣除递延所得税影响2.54亿元,合计影响净利润7.63亿元,全部计入2014年第三季度。这直接导致了该公司三季报业绩“大变脸”,由盈利变为亏损约8.12亿元。

  经证监会核查后认定,未发现獐子岛2011年底播虾夷扇贝苗种采购、底播过程中存在虚假行为;未发现大股东长海县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存在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行为。但是,獐子岛确实存在决策程序、信息披露以及财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对此,大连证监局采取了责令整改、出具警示函等行政监管措施,深圳证券交易所也采取了自律监管措施。

  獐子岛公司为应对灾害损失所做的一系列后续措施同时出炉:公司董事长吴厚刚自愿出资1亿元承担公司灾害损失。同时,吴厚刚还自愿降薪为月薪1元,公司总裁办公会蚂闭亏10名高管自愿年薪降低50%,高管降薪直至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恢复至受灾前五年的平均水平2.66亿元为止。

二、天合化工遭沽空

  2014年9月初,独立分析机构“匿名分析(Anonymous Analytics)”发布研究报告,指控天合化工涉嫌上市欺诈。“匿名分析”称,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股市欺诈行为之一。该机构建议“强烈沽售”,目标价为0元。随后,天合化工股价大幅下跌,紧急停牌。

  报告称,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及第三方文件资料显示,天合化工的盈利及收入被夸大。“匿名分析”称,天合化工披露的客户都是关联方,而且与该公司管理层“共享”了地址。报告指出,据由市场调查支持的行业专家报告,天合化工声称销售出的抗磨剂是整个市场规模的两倍。报告还指出,天合化工没有支付其声称的税项,以及不能产生其声称之盈利。匿名整理了包括美国杜邦、韩国大金在内的行业数据,平均毛利率范围仅为15-25%,而天合化工三季度末的毛利率高闷神达65.6%。

  “匿名分析”称,天合化工有两套账目,一套账由该公司所在地的小事务所审计,用于工商年检;一套账则由德勤审计,与招股书勾稽后用于上市目的。“匿名分析”提供证据,指称天合化工捏造虚假的工商总局资料,以使其符合IPO招股说明书中的内容。

  针对“匿名分析”的沽空报告,天合化工于10月8日发出了一份长达55页的澄清公告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一是天合化工并不存在两套账簿;二是天合化工已缴纳所有营业期内须缴付的所有税项;三是天合化工的客户都是独立第三方,并且对客户的销售都是真实的;四是特种氟化物的市场规模远远大于“匿名分析”报告指出的数据;五是天合化工在IPO招股书中使用咨询机构Frost&Sullivan提供的行业数据,符合香港联交所IPO惯例;六是天合化工拥有雄厚实力的研发团队和研发成果。同时,天合化工还提供了证明其说法真实性的政府相关机构的证明文件。

三、 泸州老窖1.5亿

  泸州老窖于2014年10月14日公告称,该公司在农行长沙迎新支行的一笔1.5亿元存款失踪。

  2014年9月25日,公司1.5亿元存款到期欲转款时却被农行迎新支行告知:公司账户上已无该笔资金,不能按时划转。泸州老窖已就此事项向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获立案受理。

四、酒鬼酒1亿元

  此前,同为上市酒企的酒鬼酒曾发生过1亿元存款被盗案件。

  2014年1月27日,酒鬼酒发布公告,称其活期结算账户上的人民币1亿元在2013年年底被人分三次盗取了。在酒鬼酒于1月10日向湖南警方报案后,盗窃存款的犯罪嫌疑人于1月20日前后在安徽落网。2014年2月18日,酒鬼酒宣布,因存款被盗及行业调整因素影响,公司预计亏损6800万元。2014年4月9日,酒鬼酒宣布警方为其追回3699万存款,同时修正业绩,下调亏损。

二、世通公司的财务丑闻

伴随手中世通股票价格高企,Bernard Ebbers成为商界富豪,他用这些股票向银行融资以从事个人投资(木材、游艇,等等)。然而,在公司收购MCI后不久,美国通信业步入低迷时期,2000年对SPRINT的收购失败更使公司发展战略严重受挫,燃灶局从那时起,公司的股价开始走低,Ebbers不断经受来自贷款银行的压力,要他弥补股价下跌带来的亏空。2001年中,Ebbers请求公司董事会向他的个人生意提供贷款以及担保,总金额超过4亿美金,未果,他本人亦于2002年4月被公司解职。

从1999年开始,直到2002年5月,在公司财务总监斯科特。苏利文(Scott Sullivan)、审计官David Myers和总会计师Buford “Buddy” Yates 的参与下,公司采用虚假记账手段掩盖不断恶化的财务状况,虚构盈利增长以操纵股价。 他们主要采用两种手段进行财务欺诈:

少记“线路成本”(与其他电信公司网络互连所产生的费用),将这部分费用计入固定资产。假造“企业未分配收入”科目虚增收入。在2002年6月的一次例行的资本支出检查中,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发现了38.52亿美金数额的财务造假,随即通知了外部审计(毕马威当时新近接替安达信成为公司的外部审计)。丑闻迅即被揭开,苏利文被解职,Myers 主动辞职,安达信收回了2001年的审计意见。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SEC)于2002年6月26日发起对此事的调查,发现在1999年到2001年的两年间,世通公司虚构的营收达到90多亿美元;截至2003年底,公司总资产被虚增约110亿美元。

舞弊亏空手法世通的财务舞弊手法大致有以下五种类型:

滥用准备金,冲销线路成本滥用准备金科目,利用以前年度计提的各种准备(如递延税款、、预提费用)冲销线路成本,以夸大对外报告的利润,是世通的第一类财务舞弊手法。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和已经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就高达16.35亿美元。

2000年10月和2001年2月,在审阅了2000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的后,苏利文认为线路成本占的比例偏高,体现的利润达不到财务分析师的盈利预期,也不符世通先前向投资大众提供的盈利预测。为此,苏利文下令主计长迈耶斯和会计部主任耶特斯将第三和第四季度的线路成本分别调减(贷记)8.28亿美元和4.07亿美元,并按相同金额借记已计提的递延税款、坏账准备和预提费用等准备金科目,以保持借贷平衡。这类造假手法使世通2000年辩闭第三和第四季度对外报告的税前利润分别虚增了8.28亿美元和4.07亿美元。

2001年第三季度,为了使该季度对外报告的利润达到华尔街的盈利预期,苏利文勒令无线通信部门将已计提的4亿美元坏账准备与线路成本相互冲销。此举虚增了2001年第三季度的税前利润。

上述会计处理既无原始凭证和分析资料支持,也缺乏签字授权和正当理由。迈耶斯、耶特斯、(管理报告部主任)和诺曼德(子公司会计主管)虽然知道这些账务处理缺乏正当理由,也不符合公认,但最终还是屈从于苏利文的压力,参与造假。

冲回线路成本,夸大资本支出世通的高管人员以“预付容量”为借口,要求分支机构将原已确认为经营费用的线路成本冲回,转至固定资产等资本支出账户,以此降低经营费用,调高经营利润。SEC和司法部已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高达38.52亿美元。

2001年4月,苏利文在审阅了第一季度的财务报表后,发现线路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仍居高不下。苏利文、迈耶斯和耶特斯商量对策时均意识到,继续沿用2000年度的造假花招,以准备金冲销线路成本,将难以掩盖利润持续下降的趋势。为此,他们决定将已记入经营费用的线路成本,以“预付容量”的名义转至固定资产等资本支出账户。

为了将这类造假伎俩付诸实施,苏利文授意迈耶斯和耶特斯,要求总账会计部给各地分支机构分管固定资产记录的会计人员下达指令,在季度结账后,根据指令借记固定资产账户。例如,2001年4月,诺曼德致电世通固定资产会计部主任,要求他以“预付容量”的名义,对2001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表补做一笔调整分录皮让,借记固定资产7.71亿美元,贷记线路成本7.71亿美元。而当固定资产会计部主任索要原始凭证和做账依据时,诺曼德坦率地告诉他,这些指令来自高层,是苏利文和迈耶斯亲自指示的。

2001年的四个季度和2002年第一季度,由苏利文、迈耶斯和耶特斯策划,由诺曼德和贝蒂按照上述方法负责具体实施的造假金额高达38.52亿美元,这对五个季度财务报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固定资产被虚增了38.52亿美元,线路成本被低估了38.52亿美元,税前利润也被相应虚增了38.52亿美元。挤去水分后,世通的盈利趋势与其竞争对手AT&T大致同向。

通过将经营费用调整为资本支出,世通歪曲了其最大费用项目——线路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虚构了巨额的利润,严重误导了投资者对世通盈利能力的判断。

与第一类造假手法一样,第二类造假手法所涉及的会计处理也没有任何原始凭证作支持,应有的授权签字也同样缺失。值得一提的是,第二类造假手法在夸大利润的同时,也虚增了世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从其披露的年报可以看出,世通采用间接法编制,在间接法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以为基础,通过对不涉及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进行调整得出的。其他条件保持相同,高估利润必然会夸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此外,按照美国现金流量表准则,世通在线路成本方面的支出属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而资本支出则属于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将线路成本由经营费用转作资本支出,相当于对线路成本支出进行重分类。因而,本应在现金流量表反映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结果却被反映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严重误导了投资者、债权人等报表使用者对世通现金流量创造能力的判断。

武断分摊收购成本,蓄意低估世通可谓劣迹斑斑。除了在线路成本方面弄虚作假外,世通还利用收购兼并进行会计操纵。在收购兼并过程中利用所谓的未完工研发支出(In-process R&D)进行报表粉饰,是美国上市公司惯用的伎俩。其做法是:尽可能将收购价格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并作为一次性损失在收购当期予以确认,以达到在未来期间减少商誉摊销或避免减值损失的目的。世通和思科(Cisco)等上市公司在过去几年曾多次采用这种手法粉饰其会计报表而受到SEC的谴责。SEC前主席阿瑟。利维特(Arthur Levitt)在其著名的“数字游戏”一文中指出:“最近几年,各行各业纷纷通过合并、收购和剥离(Spin-offs)进行再造。一些收购方,尤其是那些以股票作为收购货币的公司,已经将这样的大环境作为从事另一种‘创造性’会计的机遇。我将之称为‘合并魔术’”。在利维特列举的五大粉饰手法(创造性并购会计、巨额冲销、饼干盒式准备、重要性、收入确认)中,世通利用了其中的前两种手法。

世通利用创造性并购会计,武断地将收购价格分摊至未完工研究开发支出。1998年9月14日,世通以370亿美元的代价(其中股票约330亿美元,其余为现金)收购了微波通信公司(MCI)。尽管世通未披露收购日MCI公司的,但相关年报资料显示:MCI公司1998年末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和净资产分别为138.8亿美元、109.3亿美元和29.5亿美元,1998年末世通的商誉余额为440.76亿美元,比1997年末的133.36亿美元增加了307.4亿美元。可见商誉的大幅增加与收购MCI有关。

收购MCI时,世通原计划将370亿美元收购价格中的60~70亿美元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并确认为当期损失,以降低商誉的确认额。此计划受到SEC的干预。SEC认为这是世通利用未完工研发支出的手法进行盈余操纵。迫于SEC的压力,世通最终只好将这部分的分摊额确定为31亿美元,并在1998年度一次性确认为损失。然而,世通并不能提供这31亿美元“未完工研发专案”支出的相关证据,也无法说明拟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的金额为何从60~70亿美元锐减至31亿美元。这一武断分摊收购成本的做法,导致商誉被严重低估。

随意提固定资产减值,虚增未来经营业绩世通一方面通过确认31亿美元的未完工研发支出压低商誉,另一面通过计提34亿美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虚增未来期间的利润。收购MCI时,世通将MCI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由141亿美元调减为107亿美元,此举使收购MCI的商誉虚增了34亿美元。按照MCI的会计政策,固定资产的平均折旧年限约为4.36年,通过计提34亿美元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使世通在收购MCI后的未来4年内,每年可减少约7.8亿美元的折旧。

而虚增的34亿美元商誉则分40年摊销,每年约为0.85亿美元。每年少提的7.8亿美元折旧和多提的0.85亿美元商誉摊销相抵后,世通在1999至2001年每年约虚增了6.95亿美元的税前利润。

借会计准则变化之机,进行巨额冲销世通最终将收购MCI所形成的商誉确认为301亿美元,并分40年摊销。世通在这5年中的商誉及其他占其资产总额的比例一直在50%左右徘徊。高额的商誉成为制约世通经营业绩的沉重包袱。为此,世通以会计准则变化为“契机”,利用巨额冲销来消化并购所形成的代价高昂的商誉。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2001年7月颁布了142号准则《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不再要求上市公司对商誉以及没有明确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而改为减值测试并计提减值准备。这一准则的出台,使世通如获至宝。

在2001年度财务报告中,世通发出了2002年度业绩将大幅下降的预警,拟在2002年第二季度计提150~200亿美元的商誉减值准备。世通的高层直言不讳地表示,由于142号准则不再要求对商誉及其他没有明确使用期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世通每年可减少13亿美元的摊销费用。

如何计提无形资产特别是商誉的减值准备,是财务会计面临的一大难题。2002年上半年,世通聘请安永(Ernst&Young)根据142号准则的要求对商誉进行评估,拟在第二季度确认一次性商誉减值损失150~200亿美元,估值差异幅度高达50亿美元。会计造假丑闻曝光后,世通聘请美国评估公司(American Appraisal)对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进行全面评估,得出的结论是:账面价值超过500亿美元的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已一文不值,拟在查清所有会计造假问题后,全额计提减值准备。两个著名的评估机构,在同一个会计年度内对世通商誉所做的价值评估,形成如此之大的反差,确实令人瞠目。

2003年3月,世通对外宣布,预计第一季度可恢复盈利1亿多美元。这一预计是建立在拟对无形资产(主要是商誉)和固定资产全额或大幅计提减值准备的基础上的。可见,利用会计准则变化之机,对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洗大澡”,大幅降低折旧和摊销,是世通扭亏为盈的秘笈。世通财务舞弊手法透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财务丑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财务丑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文标签属性:

财务丑闻:财务自由

上一篇:复苏是什么意思(复苏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下调抽成收入还降了(下调抽成收入还降了吗)(关于下调抽成收入还降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