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简介(什么是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什么意思?)

南京大屠杀指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学术界认为开始于12月5日 )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南京大屠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南京大屠杀简介
  2. 什么是南京大屠杀?
  3. 南京大屠杀

一、南京大屠杀简介

南京大屠杀指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四十多天的大屠杀。日军在南京城内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抢掠、强奸、无恶不作。南京大屠杀的死亡人数超过30万。

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之一。 南京大屠杀期间,《纽约时报》、《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等中外媒体,均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大量的揭露。

死亡人数30万人以上

南京大屠杀指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学术界认为开始于12月5日 )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

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之一。

南京大屠杀期间,《纽约时报》、《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等中外媒体,均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大量的揭露。

南京大屠杀简介

扩展资料:

南京大屠杀的背景:

1、淞沪会战失利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展开对中国全面大规模侵略。同年年8月13日~11月12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展开淞沪会战。战役初期,日军于上海久攻不下,但日军进行战役侧翼机动。

2、南京保卫战

中国统帅部此时深感事态严重,在17日和18日三次开会讨论南京防御的问题。会议上多数将领认为部队亟需休整,而南京在军事上无法防御,建议仅仅作象征性的抵抗,只有唐生智以南京是国家首都、孙中山陵寝所在,以及国际观瞻和掩护部队后撤等理由,主张固守南京。

3、日军进攻南京

日本原本打算在上海附近消灭中国军队的主力,从而迫使中国国民党政府屈服。然而,日本上海派遣军在淞沪战场苦战三个月,受到了惨重的损失,日本决策层在是否直接进攻南京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因为顾虑苏联在北方的军事威胁,日军参谋本部次长多田骏等人主张“不扩大”战事。

4、南京沦陷

1937年12月8日,日军全面占领了南京外围一线防御阵地,开始向外廓阵地进攻。11日晚,蒋介石通过顾祝同电告唐生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图整理而期反攻”。12日,日军第6师团一部突入中华门但未能深入,其余城垣阵地还在中国军队手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大屠杀

二、什么是南京大屠杀?

南穗乱京大屠杀指1937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南京国民政府在南京保卫战中失滑旁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信族橡陷落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死亡人数超过30万。

三、南京大屠杀

      年月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作家何建明推出了近万字的报告文学新作《南京大屠杀全纪实》。利用空闲时间,我仔细翻阅了该报告文学,作为向首个国家公祭日的献礼之作,何建明以大气磅礴的文笔和详尽的事实,以第一手资料以及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震撼着我们,以犀利的拷问使我们深刻反思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及其历史教训和现实意义。

      年月日,日本侵略者攻破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中国南京发生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绝人寰的暴行,日军——一支毫无人性的军队在南京进行了长达周的血腥屠杀。他们采用种种灭绝人性的手段来残杀中国人民。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大街小巷,防空洞里,处处都有中国人民的尸体,顿时,南京城成了人间地狱,侵华日军在中国,在南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一页。这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遗忘的一段血泪史。日军残暴地屠杀了已经放下武器的中国守城官兵和普通市民达余万人,日寇在我中华大地上是无所不为,残害我同胞手段之残忍、性质之恶劣、气焰之张狂可以说是人神共愤,犯下的罪行是罄竹难书,在中国人心头和中华民族史上留下了一段永远难以愈合的伤痛。作者通过将南京大屠杀置于历史和民族的长河中进行观照,以全球化视野和长远眼光进行了思考和写作。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民从来都是宽宏和包容的。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以战败国的身份付给战胜国日本亿两白银作为战争赔偿,这相当于当时清朝国库年的财政收入,靠这笔钱日本大力发展了重工业、军火工业和教育事业。二战后,苏联从德国获得亿美元的战争赔偿;犹太人从德国获得亿美元的赔偿。而饱受侵略战争蹂躏的中国作为二战战胜国,考虑到同日本是邻国,中国政府从中日人民世代友好的愿望和长远利益出发,放弃了赔偿要求,但换来了日本领导人一次又一次的参拜靖国神社,换来了日本侵犯我们的固有领土——钓鱼岛,换来了日本右翼势力修改教科书,换来了日本对我中华民族的蔑视。多年过去了,当年的血色如今已经淡漠。在这淡漠的血色中,日寇远去了,但它的流行文化却袭来了。某些华夏儿女,中了糖衣炮弹的袭击,变成了中不中,日不日的“假鬼子”,变成了日货的代言人。对于历史,最大的悲哀,不是无知,而是知道后所表现出来的漠视!年月日,日军攻占沈阳,继而霸占东三省。从此以后月日成了中华民族对于耻辱历史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天。然而,“.”因和“就要发”十分相似,竟成了社会上一些人竞相追逐的吉日。于是乎,伴着警钟的哀鸣,工程开工了、商店开张了、新居乔迁了、新人成婚了,成了良辰吉日!南京大屠杀是抗日战争中最惨烈的一页,也是中华民族史上最耻辱的一页。按理说,南京大屠杀是我们最不应忘却的记忆,可我们的国民中又有几人知道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日是哪天?

      中国年轻的一代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的事件,从而如何来树立正确的爱国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国家举行抗战和“南京大屠杀”的公祭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但还远远不够。一个仪式上的沉默与哀悼,只能在大环境、大氛围中给人瞬间的感动,只有通过深入的了解、冷静的思考、潜移默化的教育,才能从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中认识个人、国家、时代层面的种种深刻的问题,在一个人内心构筑起信仰、坚定主张。看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只是教会了我们秦始皇是哪一年统一了六国、成吉思汗是哪一年建立了元朝等,但日本的教科书教的却是中日之间会不会发生战争、如果发生战争仗应该怎么打等等问题的探讨,这就是我们的差距。

        中国的公祭日迟到了年。作为施暴者,日本人在南京大屠杀的第五天就祭奠他们死去的多个日本兵,并且每年在广岛举行公祭仪式。从淞沪大战到南京大屠杀,中国有多万人死于战争。让我们感到痛心的是,如果不是钓鱼岛纷争,如果不是安倍晋三一次次挑起事端,我们年轻一代还有多少人知道南京曾经发生过如此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事件?

      今天的中国比多年前强大,军队与装备也强大精良得多,但仅仅有这些还不够,我们中华民族到底应该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悲剧中吸取些什么?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书数以百计,资料性的研究成果堆积成山,但有影响的纪实文学作品只有两部:一部是原南京军区的作家徐志耕写的,一部是华裔女记者张纯如写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作品或视角单一,或因资料有限,不能全方位、大视角地深刻揭示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全景。在今天的年轻人心目中,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概念,似乎还基本停留在《南京!南京!》和《金陵十三钗》等电影故事上。

      抗战期间中国人民所遭受的巨大灾难,除了南京大屠杀,还有诸如重庆大轰炸、细菌部队恶行等等,对于这些战争,我们始终缺乏全面的观照和反思。相较于苏俄对战争进行的文学表现,中国战争文学史亟待对大节点、大事件、大灾难予以足够深广的文学观照。“万人”是什么概念:一个人在绝望的时候所发出的声音为。万人若同时发出

      日本人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我们要铭记历史,始终记住侵略中国的人,将来为国争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南京大屠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南京大屠杀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文标签属性:

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上一篇:幸存者的解释幸存者的解释是什么(幸存者的意思幸存者的意思是什么)(关于幸存者的词语解释)
下一篇:疾控中心:别用杀虫剂对付已经筑巢的白蚁,正确处理白蚁的办法是什么...(白蚂蚁怎么能彻底消灭)(6~7月份是白蚁繁殖的季节,如何处理白蚁的危害)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