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品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解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解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为什么说解缙的结局注定是个悲剧?是他的性格导致的
在封建王朝初年一般都会聚集许多才气满天下的名士,明朝作为诸多封建王朝的一个自然也不例外。在明朝初年名气最大的才子非解缙莫属,是我们江西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刘伯温,姚广孝的名气。此人从小便天资聪颖,素有神童之称。纵观他的一生,曾经为三代帝王效命,最终死在了永乐大帝朱棣的手上。这一点跟同时期的夏原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家一直活到了宣德朝。解缙在才气方面明显要高于夏原吉,最终难以善终背后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从小就与众不同,朱元璋很欣赏他,最终让他回家历练社会经验
1:解缙从小就冰雪聪明,20岁出头考中进士,在古代极为罕见
根据史料记载,解缙是江西吉安人,字大绅。祖父解子元是元朝的一位官员,最终选择了跟朝廷共存亡。父亲叫解开,朱元璋建立明朝承诺给他高官厚禄遭到拒绝。解缙便是在书香门第家长大,由于他从小天资聪颖。20岁出头便考中了进士,在古代这已经是天才了。相当于现在20岁不到考上了清华北大的比例,被任命为中枢庶吉士。经常跟在朱元璋身边伺候,老朱经常对解缙说:”你我名义上是君臣,实际上就是父子关系。你应该有什么就说啥,我都会认真听取。“
2:解缙写万言书批评朱元璋,老朱难得不生气
有了前面朱元璋给出的承诺,解缙这个人年轻把自己的想法公之于众。写了一道万言书给朱元璋,其中主要的内容讲的是:”陛下您建国已经20多年了,频繁使用刑罚反而适得其反。秦朝奋六代人的共同努力最终夺取了天下,仅仅过了15年江山易主,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这可是指责朱元璋的不是,要是换做其他人轻一点是廷杖,严重一点就是人头落地。朱元璋的反应的确大跌眼镜,一度让人刮目相看。认为解缙说的没有错,年轻就应该给他们机会,反而更加行赏他。
3:恃才傲物的性格得罪了不少人,非常张扬,朱元璋让他回家继续深造历练
除了上面写的万言书之外,还有就是太平十策。根据国家所建议进行的一系列国策,解缙为人不像夏原吉那么低调。反而仗着皇帝的宠幸,经常得知六部的官员。有一天兵部尚书沈潜悄悄报告给朱元璋:”解缙曾经到兵部索要奴隶,而且大多都出言不逊。“皇帝说:”解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学士,他敢这么放肆吗?于是改任命他为御史。洪武23年的时候韩国公李善长获罪被诛杀,解缙就来胡闹干预皇帝决定。朱元璋也是怜惜这个人才,把他的父亲解开叫来:“你带你儿子先回去,十年后给予重用。”
第二:朱元璋驾崩给建文帝效命,成祖入京师转而投奔他,最后受到牵连被诛杀
1:八年后明太祖朱元璋驾崩,转而提前到京城给皇帝吊唁,建文帝是个小毛孩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距离十年之期已经过去了整整八年。这个时候的解缙已经是个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建文身边的一些人纷纷开始弹劾解缙。认为他做的有点不地道,母亲已然去世,父亲已经到了90岁,垂暮老矣。身为儿子的他本来应该留在身边尽一些孝道,结果却不是如此。解缙被贬为河州卫吏,此时他心里愤愤不平。写了一道奏疏给朝廷诉说自己的诸多委屈,后来被人举荐升任他卫翰林学士。
2:明成祖朱棣进入京城后,创建内阁,名单中就包括了大才子解缙
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一千多年以来的中书省宰相制度。六部升级直接归皇帝掌控,此时的政务让皇帝无暇顾及。开始设立春夏秋冬四辅官,可惜作用并不是很大。紧接着设立殿阁大学士,也就是文渊阁的前身。可由于过度干预朝政,让朱元璋不放心,也被他给废除了。建文当朝的时候不懂这些,朱棣夺位登基后在年初的时候创建内阁。选择让解缙等人进入内阁担任大学士,后来转而演化成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的职位。
3:解缙经常认为才能高所以无所顾忌,最终被入狱惨死
解缙这个人的才能非常之高,当时时代的佼佼者。有“大明第一才子”的美誉,才能高自然说话无所顾忌。从来不会考虑到他人的想法,间接害了自己。在商讨立太子的过程中一直支持老大朱高炽,多次在皇帝面前说汉王朱高煦的坏话。这就引来的猜忌,最终爆发了杀身之祸。
再一个就是朱棣派遣大军进攻安南,以报国仇。解缙劝阻皇帝不能这么做,朱棣一条路做到黑故没有听他的话。最终皇帝平定了安南,把安南打成了交址布政使司。太子建立之后眼看着老二汉王朱高煦逐渐得宠,解缙心里十分着急。多次在朱棣面前提及此事,经常惹得他的不开心。永乐八年的时候,解缙因为过失被贬到了云南。查到了汉王朱高煦谋反的证据,正要到京城前去报告此事。这个时候朱棣在北征,便前去拜见太子。这让朱高煦找到了机会,解缙因此被捕入狱。
结束语:永乐十三年的时候,纪纲呈写昭狱刑释入狱的名字。朱棣对他说了一句:“解缙安在否?”这句话让纪纲顿时恍然大悟。那天晚上正好是下雪天,可能纪纲也知道解缙多半是愿望的。请他吃了一顿饭,把他灌醉后。扔到了雪地里被活活冻死,一代才子就此陨落。我们经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解缙这样性格的人注定是悲剧。
二、解缙,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他的结局是谁造成的?
在我国悠久而漫长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种“奇葩”的死法,举例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晋景公相传便是不小心掉到了粪坑当中而溺毙的。除此之外,晋孝武帝司马曜则是因为和张贵人开了个玩笑而被后者活活闷死在了被子里。
提到上面这些死法,或许很多人会觉得滑稽有趣,但我国明朝大才子解缙的死法尽管非常特殊,却不禁令人感到悲哀和惋惜。作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解缙曾经得到明成祖朱棣“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的高度评价。然而,他的下场却是被埋入雪中,最终遭活活冻死。
洪武二年(1369),解缙生于江西吉安府的一个书香世家,得益于此,他从小便得以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不得不说,解缙确实是颖悟绝伦,以至于他十九岁便考中了进士,并于同一年直接被封为翰林学士,被太祖朱元璋所看重和喜爱。然而,从小就顺风顺水的解缙性格十分直率,他对于朝臣的过失或朝中的乱象直言不讳,导致得罪了许多大臣。
因为害怕解缙年纪轻轻就满朝树敌,朱元璋专程招来他的父亲,并向其表示:“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就这样,解缙被迫回到老家修身养性,通过编校史书来提高自己。永乐元年(1403),明成祖朱棣将解缙封为翰林侍读,并在建立文渊阁后让解缙也入阁参政。
在成祖手下,解缙先后担任《太祖实录》、《列女传》的总裁官,还被任命为《永乐大典》的主编,可谓很受信用。然而,尽管按照朱元璋的要求回家静修,但解缙仍然耿直而固执。当时,朱棣不太满意太子朱高炽,而更加喜爱次子朱高煦,因此礼秩方面常常违背标准。见此情形,解缙立马进谏,认为这会引发皇子之间的斗争,然而,朱棣却认为解缙才是在挑拨他与自己儿子的关系,因此感到十分不满。
另一方面,因为解缙明确表示过支持太子朱高炽,所以更加受宠的朱高煦心中自然非常愤恨。为了发泄怒火、排除异己,他诬陷解缙泄露朝政机密、阅卷不够公正,害得后者被贬到了偏远的广西,担任布政司参议。结果,解缙就要启程时,曾与他有过矛盾的礼部郎中李至刚又给他安插上了别的罪名,害得他直接被改为贬到更加遥远的交趾。由此可见,当年朱元璋的看法是相当正确的。
永乐八年(1410),解缙借入京上奏的机会想要面见圣上,但此时朱棣恰好北征未归,因此,解缙只好在拜见了监国的太子朱高炽后离去。结果,此举被朱高煦解读为是故意趁皇帝外出私自与太子会见密谋,随后不等皇帝回来就直接离开,是“无人臣礼”的行为。被爱子这么一说,朱棣立刻勃然大怒,下诏逮捕解缙入诏狱,进行残酷的折磨。
永乐十三年(1415),朱棣无意间看到诏狱羁押人员的名单中有解缙的名字,便说了句:“缙犹在耶?”意即是:“解缙怎么还在?”侍候一旁的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闻言立即心领神会,回到诏狱后便将解缙灌醉,随后埋入了厚厚的积雪当中。作为文人,解缙本就身体虚弱,又在诏狱中被关押了五年之久,体格早已虚弱不堪。因此,在被积雪掩埋过后,他很快就失去了生命。
解缙不幸死后,其家产被尽数查抄,而他的家人也都被发配到了遥远苦寒的辽东之地。直到五十年后明宪宗当政,解缙才终于得到了平反。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他不看好的皇子朱高煦此时早已因为谋反且屡教不改而被明宣宗放入大缸炙烤而死了。
毫无疑问,解缙的才华和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以博学闻名于世的大才子,他一生有过无数精彩的作品,而其中最典型的自然是被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的《永乐大典》。不过,因为永乐四年(1406)时便被贬谪,解缙只主持编纂了全书的一部分,其余则交由了姚广孝主编。
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人,解缙有着属于自己的骄傲和坚持,他始终不愿意违背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去做事,不愿意选择更加圆滑的为官、处世方式。这些既是导致其冻毙悲剧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后人为其感到悲哀和惋惜的重点。不过在此之上,这样的品质尽管不会被每个人效仿,但绝对是应该得到人们尊敬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品对于解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解缙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