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简称上海硅酸盐所)渊源于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195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1959年独立建所,定名为中国科学院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1984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经过九十多年的发展,上海硅酸盐所现已成为集材料前沿探索、高技术创新、应用发展研究为一体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科研机构,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化、产业化研究”有机结合的较为完备的科研体系。
现有在职职工76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8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截至2019年底)。
科研机构包括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特种无机涂层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透明光功能无机材料重点实验室(人工晶体研究中心和透明陶瓷中心)、中国科学院无机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能量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上海无机能源材料与电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结构陶瓷与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古陶瓷与工业陶瓷工程研究中心(古陶瓷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古陶瓷多元信息提取技术及应用文化部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无机材料分析测试中心和苏州研究院。
学科方向是先进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领域覆盖了高性能结构陶瓷、功能陶瓷、透明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人工晶体、无机涂层、能源材料、生物材料、古陶瓷以及先进无机材料性能检测与表征等,是国内该领域科学研究单位中门类最为齐全的研究所。
紧密围绕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围绕先进制造、能源、信息、环境与健康、国防工业等重点应用领域,聚焦“三重大产出”,在基础与前瞻性研究、高技术研究、产业化关键技术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建设以及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历年来,累计取得科技成果近1200项,获得国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等省部级以上各类科技奖项423项,其中国家发明奖30项,国家自然科学奖9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6项。历年来申报专利3602项,批准专利1941项(截至2019年底)。
上海硅酸盐所具有先进的科研条件,拥有长宁园区、嘉定园区和太仓园区,形成“对外交流窗口—新材料研发中心—产业孵化基地”的完整科技产业发展体系;知识创新工程、特色所建设经费的支持,促进了科研设备的现代化;国家级无机材料测试中心的建立使材料的性能与表征具有可靠性和权威性;主办发行的《无机材料学报》已进入核心学术期刊,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与自然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npj-计算材料学》)是中国首个“自然合作期刊”(Nature Partner Journal, NPJ),被SCI、DOAJ、Scopus等收录,2019年影响因子9.200,计算材料领域内国际排名第一,材料科学-综合类国际293种期刊中列第23名,进入8%。
上海硅酸盐所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的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以专家互访、讲学、合作研究等方式广泛进行学术交流,与国际著名的大公司或西欧核子研究中心等国际化组织进行工程化产业化的合作及出口高技术产品的业务洽谈与往来。
上海硅酸盐所是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几年来,还与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瑞士、斯洛文尼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联合培养了多名研究生。
百度权重":1,"移动权重":1,"ip":"289 ~ 357","pc_ip":"124 ~ 151","m_ip":"165 ~ 206
本文标签属性:
上海硅酸盐研究: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哪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院发现什么的牙齿可以修复
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