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娃打碎3千年文物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5岁娃打碎3千年文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5岁娃打碎3千年文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后母戊鼎怎么锻造的?

后母戊鼎怎么锻造的?

5岁娃打碎3千年文物

5岁娃打碎3千年文物

根据一些研究资料显示,司母戊鼎是先用土塑造泥模,由泥模翻造陶模,再把陶模合一起灌筑铜液。采用的组芯造型法。鼎身8块范,鼎底4块范,鼎足每个3块范。司母戊鼎结构复杂,耳,身,足分别铸造在合铸。根据工艺和重量等复杂程度判断当时大概有两三百人同时工作才能完成这种巨大的工程。可见商代的铸造技术和规模在当时的时代是全球先进水平。

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大方鼎,它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也是已出土的世界最大青铜器。


鼎呈长方形,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体现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后母戊鼎是使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也就是套模浇筑的方式,制作流程比较的复杂,分为了:制模:-范座:-翻范:-制内范-合范-制作浇注孔-浇铸-取物-打磨修整九大步骤。


如此巨大的器具的铸造,能在上古时期得以完成的确不容易

要完成制作必须要有几个条件:

完善的制作工艺流程

随着商代是奴隶制度完善,生产工具由石器逐步变为青铜,正因此,对青铜器具的制作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青铜器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从兵器,农具,生活用品,直至大型祭祀礼器,逐步形成了完整的青铜器制作的工艺流程。

专业分工的制作工匠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的分工越来越细,在商代开始出现了发达的手工制造业,专家在殷墟考古就发现了专业的石工,玉工,骨工,铜工制作场所,培养了诸多专业分工细致的制作工匠。

权威的管理机构

“后母戊鼎”,如此大型的青铜礼器制作,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而物资的调配,人员的组织,需要权威的管理者统筹规划,在商代,就有专门管理百工的大官“冢宰”,就保证了制作能顺利进行。


三千九百多年前,殷商国力强盛,对农业生产十分的重视,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之说,而鼎是重要的祭礼器,方鼎盛谷物以祭地,圆鼎则盛肉以祭天。古人早有天圆地方的概念,地为方为阴,象征养育万物之母。

“鼎”在中国的文化象征意义很大,它成为国家和权力的传国重器。“问鼎”、“鼎盛”、“一言九鼎”等等相关的词,成为庄严尊贵的指代。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侵联删除

后母戊鼎(之前曾叫作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也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鼎重832.84千克, 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鼎大得可以做马槽,因此人们又叫它“马槽鼎”。

大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 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感。饕餮是传说中一种好吃的野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

耳郭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个人头,好像被虎吞唾。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则铸的蝉纹。大鼎的腹内长壁上有3个铭文“后母戊"。它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所铸。后母戊鼎出色的铸造技术,反映了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之作。

据南京博物院技术部主任王金潮介绍,实验人员选取河南地区商代文化层下原生土作为泥范的制作材源料,经反复研究,确定了不制模而直接制范的工艺。制作好泥范之后,按大鼎成分所需知配好锡青铜,在建好的地坑内浇注。最后将耳范放在鼎上铸接鼎耳。

至于司母戊鼎上的文字,王金潮认为有道可能是我国最早的毛笔字,是古人用毛笔先写在泥范上,然后用刀刻出来进行浇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5岁娃打碎3千年文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5岁娃打碎3千年文物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上一篇:奖奥运冠军2800万(奥运冠军获奖)
下一篇:3d环绕音乐有哪些(网易云音乐怎么调3d环绕音效)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