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占中一周年 港媒反思八大警示

去年的9月28日凌晨,非法“占中”运动在香港爆发,恰逢一周年之际,香港《大公报》刊文历数“八大警示”。经历了长达79日的“占中”,香港犹如大病了一场:法治遭到巨大冲击,百业受损,无论是香港的国际形象、综合竞争力,还是市民的日常生活,均受严重影响。而“占中”之后,更可谓后患无穷,后遗症陆续浮现:以具有歧视内地旅客口号为名的“鸠呜团”连连在旺角滋扰,激进分子藉“反水货客”的名义公然赶客……香港多年来赢得的旅游之都、安全之都的美誉,一时间荡然无存。而时至今日,香港仍然未能痊愈,损害如此之重,但令人百思不解的是,“占中”者们竟以“占中”作为光辉战绩、政治本钱,仍被无知者奉为“英雄、勇士”,如此黑白颠倒、企图积非成是的观点在社会蔓延,不能不引人警惕。

非法占中一周年 港媒反思八大警示

今日藉“占中”爆发一周年之际,《大公报》总结“占中”带来的八大警示,希望全社会认识到违法“占中”对香港带来的是损害、是耻辱、是伤害。正所谓“经一事,长一智”,“占中”不可一,更不可再。

警示1 回归和平理性法治精神

“占中”在酝酿时期,以所谓“公民抗命”令社会产生混淆,打破市民需要守法的既有概念。在“占中”期间,占领者不仅强行霸占金钟、铜锣湾、旺角三地的交通要道近三月之久,还多次恶意冲击警方防线,强闯立法会,甚至拒收高等法院连颁的三个临时禁制令,阻挠保安员移除铁马。如此明目张胆地公然违法,每一举动都是对法治的无情践踏,但是,“占中”台前幕后的搞手,包括被视为“占领金主”的壹传媒集团前主席黎智英,“占中三丑”戴耀廷、陈健民及朱耀明等,至今仍无一被检控。

社会因“占中”出现“破窗效应”,以为人多声大,违法亦无严重后果。有法律界人士发现,“占中”后,社会对法律的尊崇分成两半,与政治无关的法律,如商业案件市民就十分服从;但涉及政治的法律,就有部分市民刻意挑战。

而近期出现辱骂法官、恐吓法官等事件,反映有部分市民已经从挑战法律,进而改为挑战法庭,这些转变对法治的负面影响并非短期性。故各界必须努力重新修补受损的法治,使社会重新尊重法律,及重拾本港过去的和平理性法治精神。

警示2 防范政治暴力渗透校园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策动违法“占中”的始作俑者恰好是在大学里教法律的教授。港大法律学院副教授戴耀廷叫嚣“公民抗命”,谋划整个“占中”;港大前法律学院院长陈文敏收取“占中”黑金;港大民研计划总监钟庭耀借学术机构为“占中”造势……这一群“为人师表”者,可以说荼毒了一大批香港的青年人。

在“占中”之后,激进的风气渗透校园,今年五月,浸会大学原定委任钱大康为新校长时,学生会代表坚持要“自己拣校长”,更冲入会议室包围委员,并与保安推撞,迫使校方推迟委任及加开咨询会。七月二十八日晚,港大开会讨论任命副校长时,有学生冲入会场,不单霸占场地、大肆喧闹,迫使会议中断,更包围和指骂校委会成员,事后更把冲击暴行粉饰为“以武制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师道不存,何以教育下一代?然而,作为全港最多会员的教师团体──“教协”,不仅在反国教事件当中走在最前,拒绝让学生认识国家,最近又在“十本好书”中公然推介由鼓吹“港独”的陈云所写的书籍。未来要做好教育工作,必须重推中国历史科和做好国民教育。

警示3 以强大民意向违法说不

“占中”仅仅通过舆论造势,就酝酿了两年,自以为凝聚了足够的民意,便可以将违法之事美化成所谓的“公民抗命”。不过,“占中”在初期还颇有声势,但广大市民因为“占中”被迫交通辗转,“占中”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暴露出存心扰乱社会秩序的真面目,多次向警方发起冲击,成为香港社会最不稳定的因素。

“占中”者有破坏,无建设,斑斑劣迹引起广大市民的极度不满。由香港逾千个工商、劳工、专业和政治团体联署组成的“保普选、反占中大联盟”在短短九日内,收集到香港183万个市民的签名,要求“占中”者还路于民,支持警方执法,这成为沉默大多数反“占中”的最强声音!其后“占中”日渐式微,最终警方成功清场。

这次的民意虽成功阻止“占中”继续对香港造成破坏,但毕竟只是亡羊补牢。民意不应该出现在事发之后,而应走在事发之前。沉默的大多数在未来的几场选举中更应展示强大的民意,向“占中”说不,向暴力说不,向违法乱港的人说不!

“占中”撕裂香港社会,引普通市民斥责

警示4 重回经济正轨保竞争力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理应以发展经济为主,但近年来,本港反对派以政改为由头,将社会焦点由经济引向政治,将政改问题无限放大,煽动市民对抗情绪,公然发动违法“占中”。除此之外,反对派更将民生、教育等各方面的事情都政治化,导致香港偏离了发展经济的正轨,竞争力不断下跌,予外界的印象亦不断转差。

今年六月,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表“2015年中国省区、直辖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本港由去年排名第六位,跌至今年仅排第12位,优势正不断削弱。该报告称,香港社会争拗不断,自前年开始首次失去榜首位置,如香港不能扭转劣势,估计明年将被更多城市超越。五月份,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5《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则指,香港在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方面首次被深圳超越,退居第二位。报告指,香港有被边缘化的风险,呼吁香港要居安思危。

政改结束之后,行政长官梁振英强调,特区政府将把重点放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之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亦都认为,目前香港正面临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亚投行等前所未有的机遇,应集中精力,把握机遇,为国家做贡献的同时亦令自身得以发展。

警示5 占中遗独必须斩草除根

长达79日的违法占乱成为滋生“港独”的温床,多个走所谓“本土路线”的激进组织趁乱而起。陈云、黄洋达、黄台仰等激进派核心人物在网上鼓吹“香港独立”、“建国”、“城邦自决”等歪理,吸纳学生、基层青年及无业游民,将社会的不满化为“仇中”情绪,矛头指向内地游客、水货客、新移民及警察,更为年初爆发、近日再起的所谓“光复行动”埋下火种,对社会治安、商户生计及城市形象构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虽然“港独”分子仍是香港社会的极少数,但“占中遗‘独’”今日不除,他日必定后患无穷。

“港独”分子的主张不外乎反中乱港,视“一国两制”如无物。正如全国港澳研究会会长陈佐洱日前在港出席论坛时表示,香港近年经济、民生发展差强人意,深层次原因是未有依法“去殖民化”,反而“去中国化”死灰复燃、大行其道,导致“一国两制”受到伤害,造成社会巨大内耗。而“港独”分子正是“去中国化”的急先锋,要实现“去殖民化”,也必须除掉这些“占中遗‘独’”。

警示6 黑金不绝提防外国势力

根据环保机构的统计,“占中”使用的瓶装水达千万支,加上饭盒、小食、水果,以及头盔、眼罩、防弹背心、防毒面具和医药品等,所耗去的物资总值超过二亿五千万元,如果扣去其中约二成由市民捐赠外,剩余的“不明来历”物资总值则高达二亿元,总共的花费绝不仅仅如此。

“占中”数以亿计的钱财到底从何而来?这一答案其实早已呼之欲出。表面上看来,壹传媒集团前主席黎智英是幕后最大金主,在财力、物力上全力支持占领行动,不过,黎智英不过一介商人,又岂肯做蚀本的买卖,兼之其壹传媒集团年年亏损,何来巨额资金捐献?反观黎对于“占中”及反对派的捐助,几乎都由其“私人助理”─曾任美国海军情报官的MarkSimon处理。故亦有意见指,其实“占中”由外国势力在远程操纵。

外国势力屡屡通过策动“颜色革命”颠覆他国政权,不少西方媒体干脆将“占中”称作“颜色革命”的香港版。如今港大法律学院前院长陈文敏,港大法律学院副教授戴耀廷均深陷“占中”黑金丑闻,更被指将肮脏的黑金引入崇高的学术殿堂。香港黑金一日不绝,便无以还一个干净的政治环境。

警示7 两地唇齿相依不可分隔

“占中”一方面破坏了香港内部的营商环境和竞争能力,一方面更破坏了香港与内地的信赖关系。“撤回人大8•31决定”是“占中”者的最核心的口号,为了迫使中央撤回决定而不惜发动“占中”,期间学联前常委梁丽帼更狂妄地对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作的决定提出司法复核。有反对派甚至叫嚣“香港自治”、“中央无权干预香港”……这些举动无一不是在挑战中央的权威。

“占中”之后的所谓“光复行动”更是矛头直指内地游客,这正是在挑拨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关系,企图令港人“去中国化”,排斥内地同胞,同时亦令内地游客对香港望而却步。

众所周知,回归以来,香港的发展离不开中央政策的支持,内地游客更是香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来源之一,将香港与国家的发展隔离起来,有百害而无一利。

警示8 应重拾同舟共济正能量

“占中”口宣“爱与和平”,实际行动却充斥“恨与暴力”,并且严重撕裂社会,不少人受负面情绪严重困扰:朋友与朋友、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因为占领行动问题,而出现无数争拗,弥足可贵的亲情、友谊均遭损害。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股“怨气”不断在社会蔓延,就连互不相识的市民,亦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在街头爆发骂战;而争论也从街头延伸到互联网上,网民经常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大战”,轻则因意见不合而互相“Unfriend”(绝交),重则大玩“起底”、“围攻”及语言暴力,社会前所未有地充满戾气。

长此以往,社会群体之间将失去互信,缺乏合作的基础,意见各走极端实非港人之福。如今“占中”、政改均已成为过去式,放眼未来,大家应放下争拗,重拾狮子山下同舟共济的精神,让正能量充满全社会。


上一篇:湖北应城一小区为何百人聚集篮球场?官方回应
下一篇:小龙虾上榜云南外来入侵物种,专家:人工捕捞反扩大生存空间

为您推荐